输尿管结石怎么治
输尿管结石有多种治疗方法,保守治疗适用于直径小于6mm等特定情况,通过大量饮水、适当运动及药物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适用于直径小于2cm的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利用冲击波击碎结石;输尿管镜取石术适用于中、下段输尿管结石及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的情况,通过输尿管镜取石或碎石;经皮肾镜取石术适用于较大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及部分鹿角形结石,创伤大、对身体条件要求高。
一、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方法
(一)保守治疗
1.适用情况
对于直径小于6mm、表面光滑、结石以下尿路无梗阻的输尿管结石,可先尝试保守治疗。这种情况在年轻、无基础疾病且结石无造成严重梗阻和感染的患者中较为常见。例如,一些生活方式较为健康、平时饮水较多的青壮年患者,若符合上述结石特点,可优先考虑保守治疗。
主要通过大量饮水来增加尿量,一般每天饮水量应在2000-3000ml以上,以稀释尿液,促进结石的排出。增加尿量可以起到冲刷尿路的作用,有助于较小的结石随尿液排出体外。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需要根据其身体状况调整饮水量,儿童患者要注意避免过量饮水导致水中毒等情况。
适当运动也有助于结石的排出,如跳绳、跳跃等运动,但运动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老年人合并心肺疾病等,运动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因运动不当加重基础疾病。
2.药物辅助
可以使用一些松弛输尿管平滑肌的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等,这类药物可以缓解输尿管痉挛,促进结石的排出。但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循医嘱,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且要注意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等情况。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α受体阻滞剂时要密切监测血压等指标,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
(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1.适用情况
适用于直径小于2cm的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对于一些年龄适中、身体状况较好、结石位置适合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患者较为合适。例如,中年患者,结石位于输尿管中、上段,且结石直径小于2cm,无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情况。
原理是利用体外冲击波聚焦后击碎体内的结石,使结石变为细小颗粒,然后随尿液排出体外。在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如泌尿系统超声、CT等,以明确结石的位置、大小等情况。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由于体外冲击波可能对胎儿有影响,一般不采用这种治疗方法。
治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尿、肾绞痛等情况,需要密切观察。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器官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体外冲击波碎石可能会对肾脏等器官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要谨慎选择,一般优先考虑其他相对更安全的治疗方式。
(三)输尿管镜取石术
1.适用情况
适用于中、下段输尿管结石,尤其是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的结石。对于一些结石位置较为特殊,体外冲击波碎石效果不佳的患者较为适用。比如,结石位于输尿管下段,且经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结石未排出的患者。
手术是通过尿道插入输尿管镜,在直视下用套石篮或取石钳将结石取出,或者用激光将结石击碎后取出。对于患者的身体状况有一定要求,需要患者能够耐受手术操作。对于老年患者,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情况,确保能够耐受手术。同时,在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有无感染等并发症。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尿道和输尿管相对较细,进行输尿管镜取石术的难度较大,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并且要特别注意避免损伤儿童的泌尿系统组织。
(四)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PCNL(经皮肾镜取石术)
1.适用情况
适用于较大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及部分鹿角形结石。对于一些结石较大、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可能会采用这种手术方式。例如,结石直径较大且位于输尿管上段的患者。
该手术是通过经皮肤穿刺建立通道进入肾脏,然后用肾镜找到结石并取出。这种手术创伤相对较大,对患者的身体条件要求较高。对于有严重出血倾向、心肺功能不全等情况的患者不适合采用这种手术方式。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体质较弱的老年人等,需要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后再决定是否采用该治疗方法。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尿液情况等,预防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肾脏等器官较为娇嫩,经皮肾镜取石术的风险相对较高,一般较少采用,除非是病情非常严重且其他治疗方法无法实施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