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食管溃疡
食管溃疡是食管黏膜被自身消化或其他因素损伤形成的溃疡,病因包括胃酸胃蛋白酶反流、药物、感染及其他因素,临床表现有烧心胸痛、吞咽困难等,诊断靠内镜等检查,治疗针对病因及对症支持,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不同注意事项,需综合患者情况个体化处理。
一、病因
1.胃酸和胃蛋白酶反流:这是最常见的病因。正常情况下,食管下端的括约肌可防止胃酸反流,但当括约肌功能障碍时,胃酸和胃蛋白酶就会反流至食管,长期刺激食管黏膜导致溃疡形成。例如,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等原因,容易出现胃酸反流,进而引发食管溃疡。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能会损伤食管黏膜导致溃疡。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长期服用这类药物可能会影响食管黏膜的防御机制,增加食管溃疡的发生风险。
3.感染因素:某些病原体感染也可能引起食管溃疡,比如念珠菌感染,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念珠菌容易侵袭食管黏膜,导致溃疡形成。
4.其他因素:长期大量饮酒、严重创伤、大手术、恶性肿瘤等情况也可能与食管溃疡的发生有关。例如,严重创伤或大手术可能导致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影响食管黏膜的血液循环和修复功能,从而引发溃疡;恶性肿瘤侵犯食管时也可能形成溃疡。
二、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
烧心和胸痛:烧心是指胸骨后或上腹部的烧灼感,胸痛可放射至背部、颈部等部位,通常在进食后尤其是平卧时加重。这是由于胃酸反流刺激食管神经引起的。
吞咽困难:患者可能会感到吞咽食物时有梗阻感,随着病情的发展,吞咽困难可能会逐渐加重。这是因为溃疡导致食管黏膜水肿、狭窄等原因引起的。
2.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严重时可导致贫血等并发症。
三、诊断方法
1.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诊断食管溃疡最直接、准确的方法。通过内镜可以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病变情况,如溃疡的部位、大小、形态等,并可以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溃疡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
2.食管X线钡餐检查:该检查可以发现食管黏膜的龛影等病变,但对于较小的溃疡或早期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相对内镜检查较低。
3.食管24小时pH监测:用于检测食管内的酸碱度变化,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胃酸反流情况,对胃食管反流相关的食管溃疡诊断有重要价值。
四、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胃食管反流相关治疗:对于因胃食管反流引起的食管溃疡,需要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等),以减少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同时,患者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如抬高床头、避免睡前进食、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等,以减少胃酸反流。
药物相关治疗:如果是药物因素引起的食管溃疡,需要根据情况调整药物。如能停用相关损伤食管黏膜的药物则尽量停用,若不能停用,可在医生评估下采取相应措施。
感染相关治疗:对于念珠菌感染等感染因素引起的食管溃疡,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2.对症支持治疗:对于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必要时可给予营养支持,如通过鼻饲等方式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食管溃疡相对较少见,多与感染、先天性食管畸形等因素有关。儿童患者在诊断时需谨慎进行内镜等有创检查,可优先考虑无创检查如食管X线钡餐等初步评估。在治疗上需更注重营养支持,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保证营养至关重要,同时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对食管黏膜有损伤的不适当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食管溃疡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如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在诊断时要考虑到老年人可能存在的多种合并症对检查和诊断的影响。治疗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来抑制胃酸分泌等治疗,同时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因为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
3.孕妇:孕妇发生食管溃疡相对特殊,治疗时需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选择需要谨慎,一般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饮食等方面的建议要充分考虑孕妇的特殊营养需求等情况。
食管溃疡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多种检查手段明确诊断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关注不同特殊人群的特点进行个体化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