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碎石对肾有伤害吗
肾结石碎石方式有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等,不同方式对肾影响不同,体外冲击波碎石损伤相对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操作不当可致肾损伤,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创伤相对大;儿童、老年及合并肾脏基础疾病人群碎石后肾损伤有差异;可通过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术后密切监测与护理来降低对肾的伤害。
一、常见肾结石碎石方式及对肾的一般影响
目前常用的肾结石碎石方式有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等。
体外冲击波碎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是通过体外产生的冲击波聚焦后作用于结石,使结石裂解,然后随尿液排出体外。这种方法对肾的损伤相对较小,一般情况下,正常肾脏能够耐受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冲击。但如果患者存在肾脏功能不良、肾脏位置异常、结石周围组织严重粘连等情况,可能会对肾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例如可能引起肾组织的轻微出血、水肿等,但多数情况下这种损伤是短暂的,机体可以自行修复。有研究表明,在规范操作下,大部分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肾损伤程度较轻,对肾功能的影响不大。
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是经尿道、输尿管进入膀胱及输尿管内,利用激光、超声等能量将结石击碎并取出。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对输尿管黏膜及肾造成损伤,如导致肾黏膜的擦伤、出血等。但对于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说,这种损伤可以控制在较小范围。一般来说,对于适合该手术方式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规范操作,对肾的损伤是在可接受范围内的,术后通过机体的修复,肾功能大多能恢复正常。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是通过腰部穿刺建立通道进入肾脏,然后进行碎石取石。这种手术对肾的创伤相对较大,可能会引起肾实质的损伤、出血等情况。例如,在穿刺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肾血管,导致较严重的出血;术后也可能出现肾周血肿等情况。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的安全性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合适的病例,在有经验的手术团队操作下,肾损伤的风险可以降到较低水平。并且,术后通过积极的治疗和观察,多数患者的肾损伤可以得到良好的恢复。
二、不同人群肾结石碎石后肾损伤的差异及注意事项
儿童人群:儿童进行肾结石碎石时需格外谨慎。儿童的肾脏组织相对娇嫩,对损伤的耐受能力较差。在选择碎石方式时,应优先考虑对肾损伤小的方法,如体外冲击波碎石,但也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儿童患者,术后要密切观察肾功能及肾组织的恢复情况,因为儿童机体的修复能力虽然较强,但由于其生理特点,肾损伤后的恢复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需要加强术后的护理和监测。
老年人群:老年人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减退等。在进行肾结石碎石时,肾损伤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老年人的肾功能储备较差,一旦出现肾损伤,恢复可能较为缓慢。对于老年患者,术前需要全面评估其肾功能及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碎石方式,并在术后加强对肾功能的监测,积极处理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以减少肾损伤对其整体健康的影响。
合并肾脏基础疾病人群:对于本身已经存在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肾囊肿等的患者,进行肾结石碎石时,肾损伤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因为这类患者的肾组织已经处于相对脆弱的状态,碎石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损伤。术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肾脏基础疾病情况,与患者充分沟通手术的风险和收益,选择对肾损伤最小的方案,并在术后密切关注肾功能的变化,采取相应的保护肾组织的措施。
三、如何降低肾结石碎石对肾的伤害
严格掌握适应证:医生要根据患者的结石大小、部位、肾功能情况、全身状况等综合因素严格掌握肾结石碎石的适应证。例如,对于结石较小、肾功能良好的患者,可以优先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而对于结石较大、复杂的情况,再考虑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等创伤相对较大的方式。
规范操作:无论是哪种碎石方式,医生都要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时,要准确聚焦结石,控制冲击波的能量和次数;在输尿管镜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要轻柔操作,避免不必要的组织损伤。
术后密切监测与护理:术后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等)、尿液情况(如血尿程度、尿量等)以及肾区的症状。对于出现肾损伤相关表现的患者,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止血、预防感染等,促进肾组织的修复。同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等,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