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牙齿松动是什么原因
成人牙齿松动的原因包括牙周炎、创伤性咬合、根尖周炎、牙齿外伤、牙龈萎缩。牙周炎因牙菌斑等堆积引发炎症破坏支持结构致松;创伤性咬合因不正常咬合致牙周组织损伤松;根尖周炎由感染破坏根尖周结构松;牙齿外伤因外力致牙周膜等损伤松;牙龈萎缩因生理或病理因素致支持组织减少松,且各原因有不同年龄性别等相关因素及生活方式、病史影响。
一、牙周炎
1.成因:牙周炎是导致成人牙齿松动的常见原因。牙菌斑、牙结石等长期堆积在牙齿表面,引发牙龈炎症,炎症逐渐向深部牙周组织蔓延,破坏牙周膜、牙槽骨等支持结构。细菌产生的毒素等会不断侵蚀牙周组织,使得牙槽骨吸收,牙周膜纤维遭到破坏,牙齿的支持力量减弱,从而出现松动。例如,有研究表明,牙周炎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齿松动情况,且菌斑指数与牙齿松动程度呈正相关。
2.年龄性别因素: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中老年人相对更易患牙周炎进而出现牙齿松动,男性由于口腔卫生维护相对女性可能不够理想等因素,患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的风险可能略高。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增加牙周炎的发病风险,进而更容易出现牙齿松动。有吸烟史的人群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的维护。病史方面,如果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和代谢功能,使牙周组织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以维护口腔健康。
二、创伤性咬合
1.成因:不正常的咬合关系,如咬合创伤、夜磨牙、紧咬牙等,会使牙齿受到过大的咬合力。长期的过大咬合力会超出牙齿及其支持组织的承受范围,导致牙周组织损伤,牙槽骨吸收,进而引起牙齿松动。比如,一些人有夜磨牙的习惯,夜间牙齿持续受到异常的咬合力量,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牙齿松动的情况。
2.年龄性别因素:不同年龄和性别都可能发生,一般来说,有不良咬合习惯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没有明显的严格年龄性别差异,但长期有不良咬合习惯的人群更需关注。生活方式中,有夜磨牙、紧咬牙等不良习惯的人是高危人群,要尽量纠正这些习惯。病史方面,如果本身有牙齿排列不齐等情况,更容易出现创伤性咬合,进而导致牙齿松动,有牙齿排列问题的人要及时进行矫正等处理。
三、根尖周炎
1.成因:牙齿根尖周组织受到细菌感染,炎症不断发展,会破坏根尖周围的牙槽骨等结构。根尖周炎多由牙髓炎发展而来,细菌及其毒素通过根尖孔到达根尖周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齿的支持组织受到破坏,从而出现松动。例如,牙髓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扩散到根尖周就会引发根尖周炎并导致牙齿松动。
2.年龄性别因素:各个年龄均可发病,没有明显性别差异。生活方式上,口腔卫生不佳、有龋齿未及时治疗的人更容易患牙髓炎进而发展为根尖周炎导致牙齿松动,所以这类人群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治疗龋齿。病史方面,有龋齿且未进行规范治疗的人患病风险高,要定期检查口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牙齿外伤
1.成因:外力撞击等导致牙齿外伤,如摔倒、交通事故等造成牙齿受撞击,可能会使牙周膜损伤、牙槽骨骨折等,从而引起牙齿松动。比如,运动时意外摔倒撞到牙齿,就可能导致牙齿松动。
2.年龄性别因素:各个年龄都可能发生,男性在一些高风险的运动等场景中相对更易发生牙齿外伤,比如从事球类运动等。生活方式中,参与高风险活动的人群要注意做好口腔防护,减少牙齿外伤的发生。病史方面,有牙齿外伤史的人再次受伤导致牙齿松动的风险相对较高,要注意保护牙齿。
五、牙龈萎缩
1.成因:随着年龄增长,牙龈会出现生理性萎缩,同时一些病理性因素也会导致牙龈萎缩,如刷牙方法不正确(用力横刷)、不良修复体等。牙龈萎缩会使牙根暴露,牙槽骨相应吸收,牙齿的支持组织减少,进而出现牙齿松动。例如,长期使用硬毛牙刷横刷牙齿的人,更容易出现牙龈萎缩和牙齿松动。
2.年龄性别因素:中老年人由于生理性牙龈萎缩的存在,相对更易出现牙龈萎缩导致的牙齿松动,女性在口腔卫生维护方面如果不注意也可能增加牙龈萎缩的风险。生活方式中,不正确的刷牙方式、使用不合适的口腔护理产品等都会影响牙龈健康,增加牙龈萎缩和牙齿松动的风险,要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用品。病史方面,没有特殊的特定病史,但口腔卫生不良等情况会增加患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