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得了滑膜炎怎么办
滑膜炎是关节滑膜炎症性疾病,成因多样,临床表现有关节肿胀、疼痛等,诊断靠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非药物治疗有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无效等情况,术后需康复训练,预防要合理运动、避免受伤、控制基础疾病。
一、滑膜炎的定义与成因
滑膜炎是一种关节滑膜的炎症性疾病,可导致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其成因多样,包括创伤(如膝关节扭伤等急性创伤)、过度劳损(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频繁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的人群易患)、感染(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关节滑膜)、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膝关节滑膜)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有所不同,例如长期进行剧烈运动的运动员膝关节滑膜炎发生率相对较高;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的患者更易出现膝关节滑膜炎复发等情况。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膝关节肿胀,可伴有疼痛,疼痛程度不一,活动时疼痛可能加重,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等情况。不同病因导致的滑膜炎临床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如感染性滑膜炎常伴有局部红肿热等炎症表现,而创伤性滑膜炎多有明确的外伤史。
2.诊断:医生通常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如检查膝关节肿胀程度、压痛部位等),结合影像学检查(如膝关节超声可观察滑膜增厚情况、膝关节X线或MRI检查可进一步明确关节内结构及滑膜病变情况等)来明确诊断。例如,MRI检查能较为清晰地显示膝关节滑膜的病变范围、程度以及是否伴有关节积液等情况,有助于准确诊断滑膜炎。
三、非药物治疗方法
1.休息与制动:患病后应注意休息,减少膝关节的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必要时可使用膝关节支具等进行制动,以减轻膝关节的负担,促进炎症的消退。对于不同人群,如儿童患者,要确保其制动的舒适度,避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老年患者制动时要注意关节功能的维护,防止长期制动导致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2.物理治疗
冷敷:在滑膜炎急性发作期,可进行冷敷,一般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冷敷时要密切观察皮肤状况。
热敷:在滑膜炎缓解期,可进行热敷,通过热传递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的吸收。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不同人群对温度的耐受不同,儿童和老年患者热敷时要特别注意温度的把控。
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物理效应,促进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减轻炎症反应。超声波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操作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参数。
四、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缓解滑膜炎引起的疼痛和肿胀,但要注意其可能存在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要谨慎使用,儿童一般不优先使用此类药物。
2.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滑膜炎患者,可能会考虑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等,起到快速抗炎的作用,但要注意多次注射可能带来的关节软骨损伤等风险,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女性等使用需谨慎评估利弊。
五、手术治疗
1.适应证:当滑膜炎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者存在滑膜增生肥厚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滑膜切除术等。手术治疗的决策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2.术后康复:手术治疗后需要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以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训练的目标和进度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要注重在不影响生长发育的前提下进行康复训练,老年患者则要着重关注关节功能的维持和改善。
六、预防措施
1.合理运动: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运动过程中要注意正确的姿势和运动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膝关节损伤引发滑膜炎。不同年龄段和身体状况的人群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有所差异,例如儿童要选择适合其身体发育的运动项目,避免进行过于剧烈的对抗性运动;老年患者可选择散步、游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
2.避免关节受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保护膝关节,避免外伤。如从事重体力劳动时要采取正确的姿势和防护措施;行走时要注意路面状况,防止摔倒等。
3.控制基础疾病:对于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复查,以降低膝关节滑膜炎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