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黑色素瘤会的症状表现
黑色素瘤有多种皮肤表现、局部症状及晚期全身症状。皮肤表现包括颜色改变(如原有痣颜色斑驳变化)、形状异常(如边界不整齐、不规则)、大小变化(如短时间迅速增大);局部症状有瘙痒(约20%-30%早期患者有不同程度瘙痒)、破溃(肿瘤进展致病变部位糜烂、溃疡等);晚期全身症状有消瘦(超60%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和消瘦)、乏力(约70%-80%晚期患者有不同程度乏力),不同人群在各表现上有不同需注意的情况。
一、皮肤表现
1.颜色改变:黑色素瘤通常表现为色素不均匀,颜色可呈多种,如黑色、棕色、白色、红色等混合。研究显示,约75%的黑色素瘤患者最初表现为原有痣的颜色改变,正常痣多为单一颜色且边界清晰,而黑色素瘤痣的颜色会出现斑驳变化,这是因为肿瘤细胞产生不同的色素相关物质导致。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皮肤较薄,色素改变可能更易察觉,但儿童黑色素瘤相对少见,需特别关注先天性痣等情况,若先天性痣出现颜色变化则要高度警惕。
女性在孕期或哺乳期,激素变化可能影响皮肤状态,若原有痣出现颜色改变也不能忽视,应及时就医检查。
2.形状异常:正常痣一般形状规则,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而黑色素瘤常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整齐,可呈锯齿状、模糊状等。例如,一些黑色素瘤早期可能表现为痣的边缘从光滑变得粗糙、不平整。
老年人皮肤老化,痣的形态也可能发生变化,但黑色素瘤导致的形状异常与老化引起的痣改变不同,需仔细鉴别。老年人若发现痣的形状突然改变,应尽早进行皮肤镜等检查。
有长期户外暴晒生活方式的人群,皮肤受到紫外线损伤,痣的形态更容易发生异常变化,需定期自我检查皮肤痣的情况。
3.大小变化:正常痣的大小相对稳定,而黑色素瘤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一般认为直径大于6毫米的痣需要引起重视,但也有较小的黑色素瘤出现,所以若痣在数周或数月内明显增大,不管大小都应警惕。
儿童时期痣的生长速度有一定规律,若儿童的痣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同龄儿童正常痣的生长速度,要考虑黑色素瘤的可能。比如原本直径2-3毫米的痣,半年内增大到5毫米以上,需进一步检查。
患有皮肤疾病或有免疫功能低下病史的人群,痣的大小变化可能更易被忽略,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影响对皮肤变化的关注度,所以这类人群更应加强自我皮肤监测。
二、局部症状
1.瘙痒:部分黑色素瘤患者会出现病变部位的瘙痒症状。研究发现,约20%-30%的黑色素瘤患者在早期会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刺激周围神经末梢或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导致。
对于老年患者,皮肤本身较为干燥,可能本身就有瘙痒情况,若原有痣的部位出现新的瘙痒且持续不缓解,要与皮肤干燥等普通情况区分。老年人应注意保持皮肤湿润的同时,关注痣部位瘙痒的变化。
女性若使用某些特殊护肤品后痣部位出现瘙痒,需判断是护肤品刺激还是黑色素瘤引起,若瘙痒持续且伴随其他改变,应及时就医。
2.破溃:随着黑色素瘤的进展,肿瘤组织可能发生破溃,表现为病变部位出现糜烂、溃疡等。破溃后可能伴有渗血、渗液,且不易愈合。这是因为肿瘤细胞侵袭破坏皮肤组织,导致皮肤完整性受损。
儿童患者皮肤娇嫩,若痣部位出现破溃,由于儿童可能不懂保护,容易引起感染,所以家长需格外注意,及时带孩子就医,避免感染加重。
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皮肤破溃后愈合能力差,若痣部位破溃更要警惕黑色素瘤,同时要积极控制血糖,促进皮肤愈合并排查黑色素瘤。
三、全身症状(晚期表现)
1.消瘦: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常出现消瘦症状,这是因为肿瘤细胞消耗机体大量营养物质,且肿瘤导致患者食欲减退、代谢紊乱等。研究表明,约60%以上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体重下降和消瘦。
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基础代谢率下降等情况,若合并黑色素瘤出现消瘦,更要关注营养状况,需合理补充营养,同时积极治疗黑色素瘤。
女性患者若在非刻意减肥情况下出现消瘦,且伴随皮肤黑色素瘤相关表现,要考虑黑色素瘤导致的可能,及时进行全面检查。
2.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这与肿瘤消耗体能、影响机体正常代谢和功能有关。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约70%-8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症状。
儿童患者出现乏力时,家长要注意与儿童正常的活动后疲劳区分,若乏力持续且伴随皮肤黑色素瘤表现,要及时就医排查。
有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本身可能存在身体机能下降,若合并黑色素瘤出现乏力,更应重视,调整生活方式的同时积极针对黑色素瘤进行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