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膀胱炎怎么回事
女性膀胱炎是常见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因女性尿道短宽且近肛门易发病,发病与细菌感染、机体抵抗力下降、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典型及其他症状,通过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分一般治疗和抗感染治疗,孕妇、儿童、老年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女性膀胱炎的定义
女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细菌等病原体侵入膀胱引起的炎症反应。女性尿道短而宽,距离肛门较近,这一解剖结构特点使得女性更容易发生膀胱炎。
二、发病原因
1.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引起女性膀胱炎的病原体,约占70%-80%。细菌可通过尿道上行至膀胱,引发感染。女性性生活时,可能会将外部细菌带入尿道,增加感染风险;另外,不注意会阴部卫生,如不经常清洗外阴、更换内裤等,也为细菌滋生和侵入膀胱创造了条件。
其他细菌如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也可引起女性膀胱炎,但相对较少见。
2.机体抵抗力下降
当女性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身体对细菌的抵御能力减弱,容易发生膀胱炎。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尿液中含糖量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从而增加了膀胱炎的发病几率。
3.不良生活方式
长期饮水过少会导致尿液浓缩,尿液中细菌等有害物质的浓度相对升高,对膀胱黏膜的刺激增加,容易引发膀胱炎。此外,长期憋尿也是一个危险因素,憋尿使膀胱内压力升高,尿液逆流的可能性增加,细菌容易在膀胱内定植繁殖。
三、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
尿频:患者会频繁地产生尿意,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可每小时数次。这是因为膀胱受到炎症刺激,敏感性增高,导致排尿反射频繁。
尿急:有强烈的排尿欲望,很难控制,往往迫不及待地要排尿,否则可能会出现尿失禁的情况。
尿痛:排尿时尿道或膀胱区域会出现疼痛,疼痛性质可为灼热痛、刺痛等,疼痛程度因人而异。
2.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尿,尿液外观可呈粉红色、红色等,这是由于膀胱黏膜受到炎症损伤,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所致。
有些患者还可能伴有下腹部疼痛不适,疼痛部位多在耻骨上区,疼痛程度轻重不一。
四、诊断方法
1.尿液检查
尿常规:显微镜下可见尿液中白细胞计数升高,通常白细胞计数会超过正常范围(一般正常成人尿常规中白细胞数<5个/高倍视野),还可能伴有红细胞增多。尿液中可出现细菌,尿蛋白可呈弱阳性或阳性。
尿细菌培养:通过采集患者的清洁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可以明确致病菌的种类,同时还可以进行药敏试验,为后续的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一般来说,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CFU/ml具有诊断意义。
2.影像学检查
对于反复发作的膀胱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以排除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畸形等器质性病变。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膀胱的形态、大小、壁的厚度等情况,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其他导致膀胱炎的因素。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增加饮水:建议患者大量饮水,每日饮水量应在2000ml以上,通过增加尿量来冲洗尿道,减少细菌在尿道和膀胱内的停留时间,有助于缓解膀胱炎的症状和促进病情恢复。
注意休息:患病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让身体处于较好的状态,有利于机体自身免疫力的恢复,从而对抗感染。
2.抗感染治疗
根据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没有得到药敏试验结果之前,可根据经验选用对常见致病菌有效的抗生素,如喹诺酮类抗生素(诺氟沙星等,但需注意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的禁忌)、头孢菌素类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
孕妇患膀胱炎时需要特别谨慎用药,因为某些抗生素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在选择抗生素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头孢类抗生素等。同时,孕妇要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增加饮水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儿童
儿童女性膀胱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在治疗上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儿童用药需要严格按照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避免使用对儿童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同时,要注意儿童的会阴部卫生,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如不要憋尿等。
3.老年女性
老年女性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且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治疗膀胱炎时,除了积极抗感染外,还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同时,要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的病情变化,因为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可能比较隐匿,如出现精神状态改变、食欲减退等情况,要及时排查是否与膀胱炎病情加重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