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过敏性鼻炎
小孩过敏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有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诱发因素包括变应原接触、遗传、环境等,诊断需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过敏原检测,非药物干预有避免接触过敏原、鼻腔冲洗、改善生活方式等,药物有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等,特殊人群护理要注意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需综合多种因素管理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一、小孩过敏性鼻炎的定义
小孩过敏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
二、常见症状表现
1.鼻痒:小孩往往会频繁揉鼻子,因为鼻腔内瘙痒感明显,这是由于变应原刺激鼻黏膜引起神经反射所致。
2.打喷嚏:多为连续性发作的喷嚏,一次可连续几个甚至十几个,这是鼻黏膜受到刺激后的应激反应。
3.流鼻涕:清水样鼻涕较多,这是因为鼻黏膜分泌亢进。
4.鼻塞: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有间断性鼻塞,重者可出现持续性鼻塞,影响孩子的呼吸和睡眠等。
三、诱发因素
1.变应原接触
吸入性变应原:室内的尘螨是常见的变应原,尤其是在床垫、枕头、沙发等处尘螨数量较多;室外的花粉,在花粉传播季节,如春季的树花粉、秋季的草花粉等,小孩接触后容易引发过敏;还有真菌孢子等也可能成为吸入性变应原。
食物性变应原:某些食物也可引起小孩过敏性鼻炎,如牛奶、鸡蛋、鱼虾、坚果等,小孩食用后可能通过消化道吸收变应原,进而引发鼻部过敏反应。
2.遗传因素: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有过敏性疾病史,小孩患过敏性鼻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过敏性体质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3.环境因素:空气污染、室内的化学物质(如新装修房屋中的甲醛等)也可能诱发小孩过敏性鼻炎,不良的生活环境会加重鼻黏膜的刺激。
四、诊断方法
1.详细病史询问:了解小孩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诱发因素等,比如是否在接触特定花粉后症状加重,是否有家族过敏史等。
2.体格检查:检查鼻黏膜情况,可能会发现鼻黏膜苍白、水肿,下鼻甲水肿等表现。
3.过敏原检测
皮肤点刺试验:通过在上臂皮肤点刺相关变应原提取物,观察皮肤反应来判断是否对该变应原过敏,这种方法相对快捷,但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和判断结果。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抽血检测血清中针对特定变应原的特异性IgE水平,可辅助判断过敏原。
五、非药物干预措施
1.避免接触过敏原
室内环境控制: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扫灰尘,使用防螨寝具,如防螨床垫、枕头套等;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左右,可使用加湿器或除湿器;尽量避免在花粉传播高峰期带小孩外出,如需外出可佩戴口罩等。
饮食调整:如果明确对某些食物过敏,应严格避免食用相关食物。例如对牛奶过敏的小孩,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代乳品。
2.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变应原、分泌物等,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一般建议年龄较大能配合的小孩进行,使用专门的儿童鼻腔冲洗器,按照正确方法操作。
3.改善生活方式:保证小孩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但要注意避免在花粉多、空气污染严重时进行剧烈户外运动。
六、药物治疗相关(仅提及药物名称)
1.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可缓解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但需注意小孩的年龄禁忌,某些抗组胺药可能不适合低龄儿童。
2.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具有抗炎作用,能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但使用时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注意药物的适用年龄等。
七、特殊人群(小孩)护理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低龄儿童在护理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的温和性,如鼻腔冲洗时要选择合适的儿童专用器具,避免损伤鼻黏膜。同时,在选择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的年龄阶段和体重等因素,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
2.生活方式:家长要帮助小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尽量减少接触过敏原的机会。例如,教导小孩不要用手频繁揉鼻子,保持鼻腔清洁等。
3.病史因素:如果小孩有既往过敏性鼻炎发作史,家长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在季节变化、花粉传播高峰期等易发作时期,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如提前使用鼻腔冲洗等,一旦出现症状加重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总之,小孩过敏性鼻炎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通过避免过敏原、适当的非药物干预以及合理的医疗手段来进行管理,以减轻症状,提高小孩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