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睾丸疼痛
男性睾丸疼痛可由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及其他因素引起。感染性因素包括附睾炎(细菌感染、相关生活方式及病史致发病,表现为附睾疼痛等)、睾丸炎(多由附睾炎蔓延或血行感染,儿童可因腮腺炎病毒引发,表现为睾丸疼痛等)、前列腺炎(病原体感染前列腺波及睾丸区,有相关症状及睾丸隐痛等);非感染性因素有睾丸扭转(青少年高发,剧烈运动等诱发,突发一侧睾丸剧痛等)、精索静脉曲张(长期站立等致静脉回流受阻,青壮年高发,阴囊有曲张静脉及睾丸坠胀隐痛等)、外伤(阴囊受撞击等致睾丸损伤,各年龄段可发生,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等)、睾丸肿瘤(机制不明,青壮年多发,睾丸逐渐肿大伴轻微疼痛等);其他因素包含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致睾丸疼痛副作用,用药时出现睾丸不适)、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等致躯体化表现,有主观疼痛及情绪相关表现,需排除器质性病变)
一、感染性因素
(一)附睾炎
1.发病机制:细菌等病原体感染附睾引发炎症,常见病原体有大肠埃希菌等。性生活不规律、长时间久坐等生活方式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比如性生活频繁且不注意卫生时,细菌易逆行感染附睾。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群体更易受影响,若有泌尿系统感染病史则患病风险更高。
2.临床表现:附睾部位疼痛,多为单侧发病,疼痛可向阴囊、腹股沟等部位放射,同时附睾会出现肿大、触痛明显等表现,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二)睾丸炎
1.发病机制:多由附睾炎蔓延所致,也可由病原体血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等。儿童时期腮腺炎病毒感染可能引发病毒性睾丸炎,有腮腺炎病史的儿童需警惕此情况。不同年龄男性都可能患病,腮腺炎合并睾丸炎在儿童及青少年中相对常见。
2.临床表现:睾丸疼痛、肿胀,疼痛可较剧烈,常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睾丸质地变硬、触痛显著。
(三)前列腺炎
1.发病机制: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前列腺,炎症刺激可能波及睾丸区域,久坐、酗酒、长期憋尿等生活方式易诱发前列腺炎,中年男性相对更易受影响,有泌尿系统基础疾病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
2.临床表现:除了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前列腺相关症状外,还可能出现睾丸区域的隐痛或胀痛等不适。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睾丸扭转
1.发病机制:通常是睾丸与精索的连接发生异常扭转,导致睾丸血液供应受阻。青少年是高发人群,在剧烈运动、阴囊受到外力撞击等情况下容易诱发,睡眠中突然发生睾丸扭转也较为常见。
2.临床表现:突发的一侧睾丸剧烈疼痛,疼痛可向腹股沟及下腹部放射,同时睾丸可能出现肿胀、抬高睾丸时疼痛加剧等典型表现,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睾丸坏死。
(二)精索静脉曲张
1.发病机制:精索内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静脉丛扩张、迂曲。长期站立工作的男性相对更易患病,这与重力作用影响静脉回流有关,青壮年男性高发,部分青少年也可能出现。
2.临床表现:阴囊部可摸到蚯蚓状曲张静脉,患侧睾丸可能有坠胀、隐痛感,在站立、行走时症状加重,平卧休息后可缓解,严重时可能影响睾丸生精功能。
(三)外伤
1.发病机制:阴囊受到撞击、踢伤等外伤,导致睾丸组织损伤。有剧烈运动或意外受伤经历的人群易发生,各年龄段男性均可能因外伤导致睾丸疼痛。
2.临床表现:根据外伤程度不同,表现为睾丸局部疼痛、肿胀,皮肤可能有淤血、擦伤等,严重外伤可能出现睾丸破裂等情况,疼痛较为剧烈且可能伴有出血等表现。
(四)睾丸肿瘤
1.发病机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遗传、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隐睾患者患睾丸肿瘤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2.临床表现:睾丸逐渐肿大,可能伴有轻微疼痛或坠胀感,部分患者可摸到睾丸内有肿块,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逐渐加重。
三、其他因素
(一)药物副作用
1.相关药物及机制:某些药物可能导致睾丸疼痛副作用,如一些化疗药物,其通过影响睾丸细胞代谢等机制引发疼痛。使用相关药物的患者需密切关注自身症状,癌症患者在化疗过程中若出现睾丸疼痛需及时告知医生。
2.临床表现:用药期间出现睾丸部位的疼痛不适,疼痛程度和表现因药物及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二)心理因素
1.影响机制: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可能导致躯体化表现,出现睾丸疼痛的感觉,但需排除器质性病变后才能考虑心理因素。长期处于高压生活工作环境的人群易受影响,男性群体中均可发生。
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睾丸部位的主观疼痛感觉,缺乏明确的器质性病变体征,可能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相关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