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和皮癣的区别
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致皮肤炎症,表现多样,检查无特异指标,治疗分轻中重度;皮癣由真菌感染,传播多样,表现有特点,真菌镜检等可确诊,抗真菌治疗为主,二者在病因、临床表现、检查、治疗上均有不同,需根据不同情况针对性处理。
一、病因方面
1.湿疹:病因较为复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内部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若家族中有过敏体质者,个体患湿疹的风险可能增加;还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有关,当免疫系统失衡时,容易引发湿疹。外部因素常见的有接触过敏原,如接触某些植物(像花粉、某些特定的绿植等)、化学物质(例如某些化妆品、洗涤剂等);环境因素也有影响,干燥、炎热或寒冷潮湿的环境都可能诱发湿疹;此外,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精神因素也可能成为湿疹的诱发或加重因素。
2.皮癣:主要是由真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有皮肤癣菌等。其传播方式多样,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比如与患有皮癣的人握手、拥抱等密切接触)、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像共用毛巾、拖鞋等)而感染。另外,自身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蔓延也可能导致皮癣,比如患有足癣(脚气)后,搔抓足部再接触身体其他部位皮肤,就可能引发体癣等皮癣类型。不同年龄、性别都可能感染皮癣,但一般在皮肤多汗、卫生状况不佳、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等生活方式下更容易患病,有手足癣等既往病史的人群复发皮癣的风险相对更高。
二、临床表现方面
1.湿疹:皮疹表现多样,急性湿疹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水疱破裂后可渗出、糜烂、结痂;亚急性湿疹是在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红肿和渗出减轻,表现为红肿和渗出减轻,有少量鳞屑;慢性湿疹则是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转变而来,表现为皮肤增厚、浸润,表面粗糙,伴有苔藓样变,颜色可呈暗红色,常伴有剧烈瘙痒,瘙痒程度在夜间往往会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临床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湿疹好发于头面部,而成人湿疹可发生于身体多个部位,且病情表现受生活方式影响较大,比如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的人群湿疹可能更易反复且症状较重。
2.皮癣:不同类型的皮癣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体癣一般表现为环形或多环形的红斑,边缘隆起,中心趋于消退,有脱屑现象,边界清楚;股癣好发于腹股沟等部位,皮疹与体癣类似,但由于局部潮湿、易摩擦,炎症往往较明显;手癣和足癣则分别表现为手部和足部的水疱、脱屑、角化过度等,足癣还可能伴有异味、瘙痒等,皮癣的瘙痒程度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一般真菌繁殖活跃时瘙痒可能较明显,其症状表现受患者自身卫生状况影响显著,比如不注意脚部清洁、多汗的人足癣更容易加重。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1.湿疹:一般没有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但可通过血常规等检查辅助判断,比如在急性湿疹伴有感染时,可能会出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此外,斑贴试验等可用于查找过敏原,帮助明确湿疹的诱发因素,不同年龄患者进行斑贴试验时需根据其皮肤特点适当调整操作,但总体目的都是为了排查可能的过敏原,以更好地指导治疗和预防,对于儿童患者,斑贴试验操作需更轻柔谨慎,避免对儿童皮肤造成过度刺激。
2.皮癣:真菌镜检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取皮损边缘的鳞屑进行镜检,若发现菌丝或孢子即可确诊。真菌培养也可进一步明确致病真菌的种类,有助于选择更合适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不同年龄患者的皮癣在真菌镜检和培养上并无本质差异,但儿童患者若皮肤有破损等情况,在检查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感染扩散等问题,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检查。
四、治疗方面
1.湿疹: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减少复发。一般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轻度湿疹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等,如弱效的糖皮质激素乳膏;中重度湿疹可能需要配合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同时要注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不同年龄患者的治疗药物选择需谨慎,儿童患者应优先选择相对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并且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生活方式上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避免过度洗浴等。
2.皮癣:主要是抗真菌治疗,外用抗真菌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如咪康唑乳膏等;对于病情较严重、外用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坚持用药,按疗程治疗,以彻底杀灭真菌,防止复发,不同年龄患者的抗真菌药物选择需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儿童患者使用抗真菌药物更要严格遵循用药指征和剂量要求,避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等,同时要注意患者的卫生情况,比如对于足癣患者,要保持足部干燥、清洁,勤换鞋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