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
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可分为急性与慢性等类型,病因涉及多种因素;临床表现有症状及体征特点;诊断靠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测等;治疗包括一般、药物及并发症治疗;预防需从饮食、生活习惯及定期体检入手,不同年龄人群有相应特点。
一、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定义与分类
胃炎是胃黏膜的炎症,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等类型;胃十二指肠溃疡属于消化性溃疡,是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急性胃炎多由应激、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相关;胃十二指肠溃疡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酸分泌过多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发病情况有差异,比如老年人慢性胃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而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男性患消化性溃疡的风险可能相对略高于女性。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有既往胃部疾病史的人群更易复发或发展为相关病变。
二、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胃炎患者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腹胀、恶心、呕吐等,部分人可能有食欲减退。急性胃炎起病较急,可能出现剧烈呕吐、呕血等症状;慢性胃炎症状相对迁延,时轻时重。
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典型症状是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十二指肠溃疡多为空腹痛,即空腹时疼痛,进食后缓解;胃溃疡多为进食后疼痛,一段时间后缓解。还可能伴有反酸、嗳气、烧心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呕血、黑便等出血表现。不同年龄人群症状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不典型,以呕吐、腹痛不规律等为主;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疼痛感知不如年轻人敏感,易延误诊治。
2.体征特点
一般胃炎患者体征多不明显,可能仅有上腹部轻压痛。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缓解期可能无明显体征,发作期上腹部有固定压痛部位,若发生穿孔等并发症,会出现腹膜刺激征等相应体征。
三、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
是诊断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手段。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和十二指肠黏膜的病变情况,如胃炎可观察到胃黏膜的充血、水肿、糜烂等表现;溃疡可看到溃疡的大小、形态、部位等。不同年龄人群胃镜操作需注意,儿童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要考虑儿童的耐受情况和麻醉风险;老年人要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以确定是否能耐受胃镜检查。
2.幽门螺杆菌检测
常用的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幽门螺杆菌有助于明确病因,指导治疗。不同年龄人群检测方法的选择有一定考虑,儿童尿素呼气试验相对更安全方便,老年人也可根据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3.影像学检查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可用于诊断,通过服用钡剂后X线检查观察胃肠道的形态和蠕动情况,对于溃疡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但不如胃镜直观。
四、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调整生活方式,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要求。儿童要保证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老年人要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规律作息。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减少精神压力等。
2.药物治疗
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通常采用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进行治疗,但具体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情况和当地耐药情况等综合考虑,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适当的抗菌药物。对于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等可用于缓解溃疡患者的症状,促进溃疡愈合。胃炎患者根据具体类型和症状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
3.并发症的治疗
若出现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严重出血可能需要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治疗等,不同年龄人群并发症的治疗方案需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和耐受能力。
五、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预防措施
1.饮食方面
保持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食,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的饮食建议。儿童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挑食、偏食,减少高盐、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老年人要注意饮食易于消化吸收,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必须服用时可同时采取保护胃黏膜的措施。不同年龄人群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生活习惯,儿童要在家长监督下养成健康生活习惯,老年人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等。
3.定期体检
有胃部疾病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要定期进行胃镜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早期治疗。不同年龄人群定期体检的频率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适当调整,如40岁以上人群可考虑定期进行胃镜筛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