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指导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注重营养均衡,保证充足能量与蛋白质摄入,选易消化碳水化合物;急性期避高纤维食物,缓解期循序渐进增可溶性膳食纤维;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如维生素C助肠道黏膜修复,钾防腹泻丢失,镁调节肠道运动;还要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及咖啡、酒精刺激肠道加重炎症。
一、营养均衡方面
1.能量与蛋白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需保证充足能量与蛋白质摄入。一般成年患者每日每公斤体重约需30-35千卡能量,蛋白质摄入量约1.2-1.5克/公斤体重。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例如,每100克鸡胸肉约含20克蛋白质,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能为身体修复受损肠黏膜等提供物质基础,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根据自身基础情况调整摄入量,儿童可能因生长发育需求蛋白质摄入量相对更高,但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安排。
2.碳水化合物:应选择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避免高纤维且难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加重肠道负担。以米粥为例,其易于消化吸收,可为身体提供能量,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从事轻体力劳动的患者,可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以维持日常活动能量需求,而病史较长导致肠道功能较差的患者更需选择此类易消化碳水化合物。
二、膳食纤维的合理选择
1.急性期:在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肠道黏膜处于炎症状态,需避免高纤维食物。因为高纤维食物可能刺激肠道,加重腹泻、腹痛等症状。此时应选择低纤维或无纤维的食物,如精细加工的谷物制品、过滤后的果汁等。例如,可饮用去皮去渣的苹果汁,其不含纤维,既能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又不会对肠道造成刺激。
2.缓解期:当病情进入缓解期,可逐渐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选择可溶性膳食纤维,如燕麦、魔芋等。可溶性膳食纤维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燕麦中含有β-葡聚糖等可溶性膳食纤维,每100克燕麦约含10克左右的膳食纤维,可每天适量食用,如制作燕麦粥等。不同年龄患者在缓解期摄入膳食纤维需考虑肠道耐受情况,儿童相对肠道更娇嫩,添加膳食纤维时更要谨慎,从小量开始逐步增加;老年患者肠道功能相对较弱,也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膳食纤维摄入量。
三、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
1.维生素:
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促进肠道黏膜修复。可通过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如每100克西兰花含维生素C约51毫克,每100克橙子含维生素C约33毫克。不同性别患者对维生素C需求差异不大,但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等可能有不同需求,需在医生评估下调整摄入量;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患者可能因出汗等丢失更多维生素C,需适当增加摄入。
维生素B族:对维持肠道正常代谢重要。全谷类食物、瘦肉、豆类等富含维生素B族,每100克全麦面包约含维生素B1约0.25毫克,维生素B2约0.1毫克等。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由于肠道吸收功能可能受影响,更需保证维生素B族摄入,病史较长的患者可能存在更明显的吸收障碍,需额外关注维生素B族补充情况。
2.矿物质:
钾:腹泻严重时易导致钾丢失,需注意补充钾元素。香蕉是含钾丰富的食物,每100克香蕉约含钾256毫克。不同年龄患者对钾的需求不同,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钾摄入不足可能影响神经肌肉功能等;老年患者若合并有肾脏疾病等,钾摄入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血钾水平调整钾的摄入量。
镁:一些绿叶蔬菜如菠菜等富含镁,每100克菠菜约含镁47毫克。镁对肠道平滑肌的运动有调节作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功能紊乱时,适当补充镁可能有助于改善肠道运动功能,但同样需根据个体情况,如病史中有肾脏疾病的患者需注意镁的摄入量,避免高镁血症等。
四、避免刺激性食物
1.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类食物会刺激肠道黏膜,加重炎症反应,应避免食用。无论是年轻患者还是老年患者,只要患有溃疡性结肠炎,都应远离辛辣食物,以减少对肠道的刺激,促进肠道炎症的缓解。
2.油腻食物:油炸食品、肥肉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增加肠道负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食用后可能导致腹泻等症状加重。例如,炸鸡、油条等油炸食品,应尽量避免,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高脂饮食的人群患病后更要严格控制油腻食物摄入,调整饮食习惯。
3.咖啡与酒精:咖啡中的咖啡因和酒精都会对肠道产生刺激,加重溃疡性结肠炎症状,患者应避免饮用咖啡和含酒精的饮品。不同年龄患者对咖啡和酒精的耐受不同,儿童绝对禁止接触酒精,成年患者也需严格控制咖啡和酒精摄入,有长期饮酒史的患者更要坚决戒酒以利于肠道炎症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