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是膀胱内充满尿液不能正常排出的病症,残余尿量指排尿后膀胱内剩余尿液量,正常成年人通常小于50毫升,超100毫升往往提示尿潴留,不同个体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等因素有差异。儿童泌尿系统发育不完善,残余尿量异常增多需考虑先天性疾病;老年人尿潴留常见与前列腺增生、膀胱逼尿肌功能减退等有关;男性尿潴留多与前列腺疾病相关,女性可因盆底肌功能障碍等引起;长期饮水少、排尿不规律、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及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史等病史因素会影响残余尿量和尿潴留发生;残余尿量异常时应及时就医,不同人群采取相应措施,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习惯、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定期监测残余尿量以预防尿潴留。
一、残余尿量的定义及尿潴留的判定标准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正常排出的一种病症。残余尿量是指排尿后膀胱内剩余的尿液量。一般来说,正常成年人排尿后残余尿量通常小于50毫升。当残余尿量超过100毫升时,往往提示存在尿潴留情况,但不同个体可能会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等因素略有差异。例如,老年男性由于前列腺增生等原因,可能残余尿量的正常范围相对更严格,若残余尿量超过一定数值就更容易出现尿潴留相关症状。女性如果存在盆底肌功能障碍等情况,也可能影响残余尿量的正常范围及尿潴留的判定。
二、不同人群残余尿量与尿潴留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年龄因素
1.儿童:儿童的泌尿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正常儿童排尿后残余尿量一般较少,若残余尿量异常增多,需考虑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等问题导致尿潴留的可能。比如先天性尿道瓣膜等疾病可引起儿童尿潴留,此时残余尿量会明显超出正常范围,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
2.老年人:老年人尿潴留较为常见,与前列腺增生、膀胱逼尿肌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增生的发生率增加,会压迫尿道,导致排尿困难,残余尿量逐渐增多,当残余尿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尿潴留症状,如下腹部胀痛、排尿不尽等。同时,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弱,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下降,也会影响尿液的排出,进而影响残余尿量和尿潴留的发生。
(二)性别因素
1.男性:男性尿潴留多与前列腺疾病相关,除了前列腺增生外,急性前列腺炎等也可导致尿潴留,此时残余尿量会显著增加。例如急性前列腺炎时,炎症刺激会引起前列腺充血、肿胀,堵塞尿道,导致尿液排出受阻,残余尿量明显增多,出现尿潴留表现。
2.女性:女性尿潴留相对男性较少见,但也可因多种因素引起,如盆底肌功能障碍、尿道狭窄、神经源性膀胱等。盆底肌功能障碍可能导致膀胱排空不全,残余尿量增多,长期可引发尿潴留。例如一些经历多次分娩的女性,盆底肌损伤后容易出现盆底肌功能障碍,影响膀胱的正常排空。
(三)生活方式因素
1.饮水及排尿习惯:长期饮水过少或排尿不规律,可能导致尿液浓缩、膀胱功能调节失常,影响残余尿量。如果长期憋尿,膀胱过度膨胀,会损伤膀胱逼尿肌功能,进而影响排尿后残余尿量,增加尿潴留的发生风险。比如一些工作繁忙的人,常常憋尿,就可能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下降,导致残余尿量增多,容易引发尿潴留。
2.运动情况:缺乏运动的人,膀胱逼尿肌等相关肌肉力量较弱,也可能影响尿液的排出,导致残余尿量增加。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盆底肌等相关肌肉的力量,促进尿液的排出,减少尿潴留及残余尿量异常增多的情况发生。例如经常进行盆底肌锻炼的女性,相对来说尿潴留的发生风险会降低。
(四)病史因素
1.泌尿系统疾病史:有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病史的患者,可能因病变阻塞尿路,导致排尿困难,残余尿量增多,进而引发尿潴留。比如泌尿系统结石卡在尿道或输尿管等部位,会阻碍尿液排出,使膀胱内残余尿量增加,出现尿潴留症状。
2.神经系统疾病史: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脑卒中后遗症等,可能影响神经对膀胱排尿功能的调节,导致膀胱逼尿肌功能异常,出现残余尿量增多及尿潴留情况。例如脊髓损伤患者,由于神经传导通路受损,膀胱的排尿反射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尿潴留,残余尿量明显增多。
三、残余尿量异常时的应对及注意事项
当发现残余尿量异常增多怀疑有尿潴留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对于不同人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老年人有前列腺增生导致残余尿量增多出现尿潴留时,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发现残余尿量异常更要引起重视,及时排查先天性疾病等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饮水和排尿习惯,适当运动,有泌尿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史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监测残余尿量,以预防尿潴留的发生及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