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常见的临床表现
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休克等。腹痛是主要表现,多突然发作、持续、向腰背部放射等;恶心呕吐在腹痛后出现,呕吐物多样且吐后腹痛不缓解;轻症发热多中度,重症可高热;累及胆总管致梗阻时出现黄疸;重症可出现休克表现。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对各表现有不同影响,如儿童表述不清致腹痛诊断延迟、女性妊娠相关胰腺炎腹痛等有特殊情况、长期酗酒等人群腹痛等有相应特点。
一、腹痛
1.表现及特点:是胰腺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多为突然发作,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钝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等,常呈持续性,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弯腰抱膝位可缓解疼痛,进食后疼痛加重。例如,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约95%的患者会出现腹痛症状,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起始于中上腹,也可偏左或偏右,进而向腰背部放射。不同病因引起的胰腺炎腹痛表现可能略有差异,胆源性胰腺炎的腹痛常较剧烈且起病急骤;而酒精性胰腺炎的腹痛可能相对隐匿一些,但随着病情进展也会逐渐加重。对于儿童胰腺炎患者,腹痛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常需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2.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不同年龄人群胰腺炎腹痛表现有差异,儿童胰腺炎可能因表述不清导致诊断延迟,需更细致观察其他伴随症状;女性与男性在胰腺炎腹痛上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某些与女性生理相关的因素,如妊娠相关胰腺炎,腹痛表现可能受妊娠状态影响;长期酗酒的人群发生胰腺炎时腹痛往往更具特征性,且由于长期饮酒可能导致机体对疼痛的耐受性等有一定变化,会影响对腹痛程度的感知。
二、恶心、呕吐
1.表现及特点:多数患者在腹痛发生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呕吐胆汁或咖啡样物质。呕吐后腹痛并不缓解。例如,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一般在腹痛发作后随即出现。其发生机制主要与胰腺炎症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蠕动紊乱有关。
2.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儿童胰腺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需注意是否有脱水等情况,因为儿童体液调节能力相对较弱,频繁呕吐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于女性患者,在妊娠相关胰腺炎时,恶心、呕吐可能与妊娠反应有一定混淆,需要仔细鉴别;长期暴饮暴食的人群发生胰腺炎时,恶心、呕吐往往较为明显,这与暴饮暴食导致胰腺负担加重,炎症反应更剧烈有关。
三、发热
1.表现及特点:轻症胰腺炎患者可出现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重症胰腺炎患者发热程度较高,可超过38.5℃,甚至持续高热。发热一般是由于胰腺炎症坏死物质吸收、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例如,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因胰腺坏死组织继发细菌感染而出现持续高热,体温可达39℃-40℃。
2.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儿童胰腺炎患者发热时,由于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可能更为波动,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女性胰腺炎患者发热时,要考虑是否有与妇科疾病等相关的发热情况,需综合判断;长期熬夜、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发生胰腺炎时,发热可能更容易出现且恢复相对较慢,因为其自身免疫力基础较差,不利于炎症的控制。
四、黄疸
1.表现及特点:当胰腺炎累及胆总管,导致胆总管梗阻时可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黄疸的程度与胆总管梗阻的程度相关,梗阻较轻时黄疸较轻,梗阻严重时黄疸较明显。例如,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由于胆道结石等原因导致胆总管梗阻,进而出现黄疸,此时患者血清胆红素升高,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2.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儿童胰腺炎出现黄疸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出现需高度重视,可能提示病情较重;女性胰腺炎患者出现黄疸时,要考虑是否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导致胆道病变的可能;长期高脂饮食的人群发生胰腺炎时,若同时合并胆道疾病导致胆总管梗阻,更容易出现黄疸,因为高脂饮食可能促进胆道结石的形成等,增加胆道梗阻的风险。
五、休克
1.表现及特点:重症胰腺炎患者可能出现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这是由于胰腺坏死、感染等导致大量炎性介质释放,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进而引起休克。例如,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约10%-20%会出现休克,严重者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2.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老年胰腺炎患者发生休克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对休克的耐受能力较差;女性胰腺炎患者发生休克时,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女性的生理特点,如激素水平等对休克治疗的影响;长期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人群发生胰腺炎时,更容易出现休克,因为基础疾病会削弱机体的代偿能力,使得在胰腺炎发生时更易出现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