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支气管炎和咽炎
支气管炎发病部位为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长期吸烟等是高危因素,症状有咳嗽、喘息、全身症状等,检查有血常规、胸部X线或CT等,诊断结合症状及检查;咽炎发病部位为咽部,各年龄均可患,用嗓过度等是诱因,症状有咽部不适、咳嗽、全身症状等,检查有咽部检查、血常规等,诊断依据症状及检查并结合诱因等。
一、发病部位
支气管炎:主要发病部位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气管是连接喉与支气管之间的管道,支气管是由气管分出的各级分支。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婴幼儿由于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等因素相对更易受影响;生活方式上,长期吸烟、接触粉尘等污染物的人群发病风险较高;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史者也更易引发支气管炎。
咽炎:发病部位为咽部,包括鼻咽、口咽和喉咽。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患病,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未完善等原因也需关注;生活方式中,用嗓过度、长期处于污染环境等易诱发咽炎;有鼻部疾病导致鼻腔分泌物后流刺激咽部等病史的人群咽炎发病风险增加。
二、症状表现
支气管炎:
咳嗽:初期多为刺激性干咳,随后可伴有咳痰,痰液性质可因病情而异,急性支气管炎初期痰液多为白色黏液痰,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可出现脓性痰。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不会准确表述咳嗽,表现为哭闹、呼吸急促等;成年人可清晰诉说咳嗽情况。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支气管炎患者咳嗽往往更频繁且症状相对较重;有过敏病史者接触过敏原后咳嗽可能加重。
喘息:部分患者可出现喘息症状,尤其是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可听到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婴幼儿喘息时可能伴有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等表现;成年人喘息时可自我感觉到呼吸费力、气促。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体温可在38℃左右,一般3-5天可消退;年龄较小的患儿发热可能相对较明显,且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生活方式不健康、免疫力低下者全身症状可能更重且恢复较慢。
咽炎:
咽部不适:主要有咽部干燥、发痒、灼热、疼痛等感觉,吞咽时疼痛可能加重。儿童可能表现为咽部异物感,不会准确表达疼痛程度,可能通过哭闹、拒食等方式体现;成年人可清晰描述咽部的各种不适感觉。用嗓过度的人群咽部不适症状可能更明显,比如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
咳嗽:可伴有刺激性咳嗽,一般咳痰较少。儿童咽炎引起的咳嗽可能因咽部不适刺激而出现,若有鼻部疾病导致分泌物后流刺激咽部引起的咽炎,咳嗽可能在晨起时相对明显;成年人咳嗽可能是为了缓解咽部不适而出现的反射性咳嗽。
全身症状:一般全身症状较轻,但若为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可能伴有轻度发热、头痛等,细菌感染引起的咽炎发热相对更明显。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全身症状可能相对更突出,恢复也可能更缓慢。
三、检查方法
支气管炎:
血常规: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免疫系统相对稚嫩,血常规变化可能更具特点;生活方式中长期吸烟的人群可能本身白细胞基础值等有一定改变,影响血常规结果的解读。
胸部X线或CT:急性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或仅见肺纹理增粗;慢性支气管炎可见肺纹理增多、紊乱等改变。对于婴幼儿等不配合检查的人群,进行X线检查需注意辐射安全等问题;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胸部CT可能更能清晰显示肺部病变情况。
咽炎:
咽部检查:通过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咽部黏膜情况,可见咽部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附着等。儿童进行咽部检查时可能需要更耐心的安抚,避免因不配合导致检查不顺利;有咽部手术史等情况的患者咽部检查表现可能有特殊之处。
血常规: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可能升高。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变化特点如前所述,生活方式因素可能影响血常规结果,进而辅助判断咽炎的病因。
四、诊断要点
支气管炎:主要根据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结合血常规、胸部影像学等检查结果综合诊断。若有长期吸烟等危险因素,且出现上述呼吸道症状,同时胸部影像学有相应表现,需考虑支气管炎可能。年龄较小的患儿诊断时要结合其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类似呼吸道疾病。
咽炎:依据咽部不适症状,结合咽部检查所见黏膜改变等进行诊断,同时结合血常规等检查判断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引起。对于有鼻部疾病等诱因的患者,要考虑诱因与咽炎的关系,从而明确诊断。不同年龄人群诊断时需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比如儿童咽炎可能更多与呼吸道感染蔓延等因素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