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饮食注意什么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能量与蛋白质摄入,合理选择脂肪,避免辛辣、油腻食物,根据病情阶段选择高纤维食物并注意控制,保持规律饮食,还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如关注对乳制品等食物的反应并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一、营养均衡方面
1.保证能量与蛋白质摄入
能量供给需满足身体日常活动及疾病状态下的需求,可通过摄入谷类食物(如大米、面粉等)来获取碳水化合物以提供能量,一般成年人每天谷类摄入量可维持在200-300克左右。蛋白质对于修复肠道黏膜等有重要作用,可选择瘦肉(如鸡肉、鱼肉等)、豆类及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且易于消化,每天可摄入100-150克,豆类及豆制品每天可摄入50-100克。
不同年龄人群有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蛋白质摄入需充足且优质蛋白占比较高,每天每公斤体重约需1.5-2克蛋白质;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减退等因素,蛋白质的摄入要保证质量,可适当增加鱼类等优质蛋白食物的比例。
2.脂肪的合理选择
应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鱼油等。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对肠道炎症可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每天可摄入10-20克。需避免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酸,如动物油中的肥肉部分等,饱和脂肪酸可能会加重肠道炎症反应相关的代谢紊乱。不同性别在脂肪摄入上无绝对差异,但女性若处于特殊生理周期或有其他基础疾病时需适当调整,如患有胆囊疾病的女性要严格控制脂肪摄入。
二、避免刺激性食物
1.辛辣食物
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食物会刺激肠道黏膜,加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炎症,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加重。有研究表明,食用辛辣食物后,肠道黏膜的通透性增加,炎症介质释放增多。所以患者应绝对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如川菜中的大量辣椒调料等都应避免。对于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吸烟产生的烟雾及酒精都会对肠道黏膜产生刺激,加重病情,需戒烟戒酒。
青少年患者由于好奇心强可能更易接触辛辣食物等刺激性饮食,家长需加强监督引导;老年患者味觉等功能减退,可能更倾向于重口味饮食,需注意提醒其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油腻食物
油炸食品(如炸鸡、油条等)、肥肉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增加肠道负担,可能诱发肠道蠕动加快,加重腹泻等症状。高脂饮食还会影响肠道的免疫功能,使肠道炎症难以控制。一般建议患者每天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的比例不超过30%,且尽量选择清淡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等。
对于肥胖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控制油腻食物摄入尤为重要,因为肥胖本身可能会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等因素加重肠道炎症;而消瘦的患者也不能通过大量摄入油腻食物来增加体重,还是要以易消化、营养均衡的食物为主。
三、高纤维食物的选择与控制
1.可选择的高纤维食物
一些低纤维的蔬菜如南瓜、冬瓜等是可以适量食用的,它们富含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且相对温和。南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等,每天可摄入100-200克。而对于一些高纤维蔬菜如芹菜、韭菜等,在疾病发作期应避免食用,因为其膳食纤维含量高可能会刺激肠道,加重炎症。在缓解期可适量选择低纤维的高纤维食物,如煮熟的南瓜、胡萝卜等,每天可摄入50-100克。
儿童患者在溃疡性结肠炎发作期要严格控制高纤维食物摄入,选择易消化的低纤维食物保证营养;老年患者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在缓解期食用高纤维食物时要注意烹饪得更加软烂,且要控制摄入量。
2.纤维摄入的注意事项
要根据病情阶段来调整高纤维食物的摄入,疾病活动期应避免高纤维食物,缓解期可逐步增加低纤维的高纤维食物摄入,同时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来配合纤维的消化吸收,每天至少饮用1500-2000毫升水,以防止因纤维摄入导致便秘等情况。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久坐的患者,更要注意保证水分摄入来维持肠道正常功能。
四、饮食规律与个体化
1.规律饮食
定时定量进餐非常重要,可分为三餐或五餐,避免过饥过饱。过饥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过饱会加重肠道消化负担。一般建议早餐摄入占全天能量的25%-30%,午餐30%-40%,晚餐20%-30%。
对于上班族等生活方式不规律的患者,要尽量调整作息保证规律进餐;老年患者可能存在食欲减退等情况,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保证营养摄入。
2.个体化调整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饮食调整,如有的患者对乳制品敏感,即使是低脂牛奶也可能引起腹泻等症状,这类患者就需要避免乳制品摄入;而有的患者可能对某些特定食物不过敏且能从其中获取充足营养,可适当增加摄入。要通过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来不断调整饮食方案,如进食某种食物后出现腹痛、腹泻加重等情况,就应立即停止食用该食物并更换其他合适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