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的表现有什么
胆囊炎的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两方面,症状有腹痛(部位多在右上腹等,性质有隐痛等)、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胀)、发热(急性胆囊炎可不同程度发热,慢性少发热)、黄疸(部分因胆管梗阻致胆红素入血);体征有腹部体征(胆囊区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和全身情况(严重者有精神萎靡等,感染性休克时血压下降等),不同患者表现有差异,需结合多方面综合诊断
一、症状表现
(一)腹痛
1.疼痛部位:多位于右上腹,也可出现在上腹部正中或剑突下,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右肩部或背部。这是胆囊炎最常见的症状,主要是由于胆囊炎症刺激,导致胆囊平滑肌收缩、痉挛,以及炎症波及周围组织引起。例如,急性胆囊炎发作时,疼痛往往较为剧烈,呈持续性钝痛或绞痛,可因进食油腻食物而诱发或加重。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腹痛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胆囊炎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儿童胆囊炎,腹痛表现可能相对较难准确表述,但也多以右上腹为主的疼痛不适;老年患者由于感觉神经迟钝,腹痛症状可能不典型,需更仔细观察。
2.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绞痛等。慢性胆囊炎患者多表现为右上腹隐痛,在进食后,尤其是进食高脂食物后,症状可能加重;急性胆囊炎患者疼痛常较为剧烈,呈绞痛样。
(二)消化道症状
1.恶心、呕吐:胆囊炎患者常可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这是因为胆囊炎症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反应。恶心可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有欲吐的感觉,呕吐则可吐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吐出胆汁。在生活方式方面,若患者本身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长期高脂饮食等,可能会加重消化道症状的发生频率。对于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的生理状态变化可能会对消化道症状产生一定影响,但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生理期与胆囊炎消化道症状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主要还是与胆囊炎症本身相关。
2.腹胀:患者可感觉上腹部胀满不适,这与胆囊炎症影响消化功能有关,胆汁分泌和排泄受到影响,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导致胃肠道内气体积聚,引起腹胀。老年人胃肠蠕动本身相对缓慢,若合并胆囊炎,腹胀症状可能更为明显,需要注意观察其腹部情况,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腹胀症状。
(三)发热
1.发热程度:急性胆囊炎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严重时可高达39℃以上。这是由于炎症反应导致机体产生发热介质,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急性胆囊炎时发热可能相对更为明显,且变化较快,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时采取降温措施。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发热时可能病情变化较快,要注意观察其精神状态等全身情况。
2.发热特点: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呈持续性或间歇性。慢性胆囊炎患者一般很少出现发热症状,若出现发热,需警惕合并其他感染等情况。
(四)黄疸
1.黄疸表现:部分胆囊炎患者可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这是因为胆囊炎症波及胆总管,引起胆总管梗阻,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逆流入血,从而出现黄疸。黄疸的程度可因梗阻的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轻度黄疸可能仅表现为皮肤轻度发黄,重度黄疸时皮肤黄染明显,甚至伴有瘙痒等症状。对于有胆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既往有胆管结石等病史,发生胆囊炎时更易出现黄疸情况,需要特别关注。
二、体征表现
(一)腹部体征
1.压痛:右上腹胆囊区有明显压痛,墨菲征阳性。墨菲征检查方法为患者平卧,检查者将左手掌放在患者右肋部,拇指置于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嘱患者缓慢吸气,若在吸气过程中因疼痛而突然屏气,即为墨菲征阳性,这是胆囊炎的典型体征之一。对于肥胖患者,墨菲征的检查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需要结合其他体征综合判断。儿童进行墨菲征检查时,由于配合度等问题,可能需要更轻柔且准确的操作来判断是否存在胆囊区压痛。
2.反跳痛:部分急性胆囊炎患者可出现反跳痛,即按压腹部后突然抬手时疼痛加剧。这提示炎症可能已经波及腹膜,病情相对较重。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反应相对迟钝,反跳痛可能不典型,需要仔细评估腹部情况。
3.腹肌紧张:急性胆囊炎时,若炎症刺激腹膜,可出现右上腹腹肌紧张。但在老年患者或体弱者中,腹肌紧张可能不明显,需注意鉴别。儿童腹肌紧张的表现也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病情。
(二)其他体征
1.全身情况:严重的胆囊炎患者可能出现精神萎靡、脉搏加快等全身表现。若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时,可表现为血压下降、四肢湿冷等。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由于其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出现全身严重表现时病情往往较为危急,需要及时进行救治。
总之,胆囊炎的表现包括上述的症状和体征方面,不同患者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在临床诊断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辅助检查等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