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四环素牙
四环素牙是牙齿发育矿化期服用四环素类药物致牙着色的疾病,发病机制与药物结合牙组织及影响结构有关,临床表现有颜色改变及程度分级,诊断靠病史询问、临床检查及鉴别,预防要注意孕期儿童期避免用四环素类药、控制氟化物摄入,治疗有美学修复(树脂贴面、瓷贴面、全冠修复)和冷光美白等方法
一、四环素牙的定义
四环素牙是在牙齿发育矿化期间,由于服用了四环素类药物,导致药物被结合到牙组织内,使牙着色的一种疾病。通常在儿童牙齿发育的特定阶段(一般是7岁之前),若摄入四环素类药物,就可能引发四环素牙。
二、四环素牙的发病机制
1.药物结合机制:四环素分子能与牙组织中的钙结合,形成稳定的四环素钙复合物。在牙齿发育过程中,成牙本质细胞将四环素钙复合物包裹进牙本质,使得牙齿着色。这一过程与牙齿的矿化阶段密切相关,因为在牙齿矿化期间,牙组织的有机基质富含磷酸根等成分,易于与四环素结合。
2.影响牙齿结构:四环素牙不仅会导致牙齿颜色改变,还可能影响牙齿的结构。研究发现,四环素牙的牙本质硬度可能会有所降低,这可能与四环素对牙本质基质蛋白合成和矿化过程的干扰有关。例如,四环素可能会抑制某些与牙本质矿化相关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牙本质的正常发育。
三、四环素牙的临床表现
1.颜色改变
初期颜色:在恒牙萌出时,四环素牙早期可能呈现出黄色,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转变为棕褐色或深灰色。这是因为四环素与牙本质结合后,会受到口腔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发生进一步的化学变化,导致颜色加深。
着色特点:一般是全口牙齿均匀着色,前牙比后牙着色更明显,这与前牙的牙本质厚度相对较薄,药物更容易渗透有关。
2.程度分级
轻度:牙齿呈现出轻度的黄色改变,对美观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专业检查下可以发现牙齿颜色与正常牙齿有差异。
中度:牙齿颜色为棕黄色或浅褐色,牙齿表面可能会有一些光泽度的改变,美观影响较为明显。
重度:牙齿颜色为深褐色或灰黑色,牙齿表面可能伴有釉质发育不全等情况,不仅严重影响美观,还可能影响牙齿的功能和健康。
四、四环素牙的诊断方法
1.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尤其是在牙齿发育矿化阶段(一般是7岁之前)是否有四环素类药物的服用史。这是诊断四环素牙的重要依据之一,因为明确的用药史对于判断是否为四环素牙至关重要。
2.临床检查
肉眼观察:通过肉眼直接观察牙齿的颜色、光泽度以及表面情况。可以发现牙齿是否存在均匀的着色,以及着色的程度等情况。
口腔专科检查:借助口腔专业设备,如口腔放大镜等,更细致地观察牙齿的细微结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釉质发育不全等伴随病变。
3.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能导致牙齿着色的疾病相鉴别,例如氟斑牙。氟斑牙主要是由于在牙齿发育矿化期间摄入过多氟化物引起的,其着色特点与四环素牙有所不同,氟斑牙的着色往往是云雾状的,且有地区性氟化物摄入过多的病史等,可以通过这些特点进行鉴别。
五、四环素牙的预防措施
1.孕期及儿童期用药注意:孕妇在孕期以及儿童在7岁之前,应严格避免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因为孕期胎儿的牙齿也处于发育矿化阶段,儿童7岁之前是恒牙发育矿化的关键时期,此时使用四环素类药物极易导致四环素牙的发生。例如,孕妇如果因为病情需要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安全的药物替代四环素类药物。
2.控制氟化物摄入:虽然氟化物摄入过多会导致氟斑牙,但适量的氟化物摄入有助于牙齿的健康。然而,对于儿童来说,要注意控制饮用水中氟化物的含量以及含氟牙膏的使用量。一般来说,6岁以下儿童应避免使用含氟牙膏,或者在成人监督下使用少量含氟牙膏(每次用量约米粒大小),以防止氟化物摄入过多导致氟斑牙等问题,同时也要避免四环素类药物的使用,从而双重预防牙齿着色问题。
六、四环素牙的治疗相关(仅说明治疗方法名称)
1.美学修复治疗
树脂贴面:通过将树脂材料粘贴在牙齿表面,遮盖四环素牙的颜色。树脂贴面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可以较快改善牙齿外观的特点,但树脂材料可能存在一定的磨损率,需要定期维护。
瓷贴面:瓷贴面的美观效果更好,颜色接近天然牙齿,而且耐久性相对较好。它是将定制的瓷贴面粘结在牙齿表面来改善牙齿颜色和形态。不过瓷贴面的制作过程相对复杂,对牙齿的磨除量相对树脂贴面稍多一些。
全冠修复:当四环素牙伴有严重的釉质发育不全或者牙齿形态异常时,可以考虑全冠修复。全冠修复是将整个牙齿表面套上一个修复体,能较好地改善牙齿的颜色和形态,但需要磨除较多的牙齿组织。
2.冷光美白:对于轻度四环素牙,可以尝试冷光美白治疗。冷光美白是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激活美白剂,使美白剂渗透到牙齿组织中,分解色素,从而达到美白牙齿的效果。不过冷光美白的效果因人而异,对于中度和重度四环素牙,冷光美白的效果可能不太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