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有哪些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有消化系统、全身及肠外表现。消化系统表现为常见腹泻(多为黏液脓血便,频率因病情而异,儿童影响生长发育,老年致严重并发症)、腹痛(轻至中度,左下腹或下腹为主,有规律,儿童难表述,老年需鉴别)、腹胀、食欲不振等;全身表现有病情活动期低热或中度发热、少数高热,长期腹泻等致营养不良(体重减轻、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儿童影响生长发育,老年降抵抗力);肠外表现有关节症状(大关节肿胀疼痛等,儿童需鉴别,老年影响生活质量)、皮肤表现(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等)、眼部表现(前葡萄膜炎、巩膜炎等)。
一、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数患者有频繁的腹泻,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这是由于炎症导致肠黏膜糜烂、溃疡,黏液分泌增加以及出血所致。腹泻的频率可因病情轻重而异,轻者每日数次,重者可达十余次甚至数十次。例如,相关研究表明,约80%-90%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会出现腹泻症状,粪便中黏液脓血的出现是由于炎症部位的中性粒细胞浸润、隐窝脓肿形成以及黏膜糜烂出血等病理改变引起。
对于儿童患者,腹泻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营养物质的吸收受到影响。儿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腹泻的表现可能与成人相似,但需要特别关注其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因为儿童对水电解质紊乱的耐受性较差。
对于老年患者,腹泻可能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其身体状况。
2.腹痛:多为轻至中度的腹痛,部位多在左下腹或下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部分患者可涉及全腹。疼痛性质多样,可为胀痛、隐痛等。这是因为炎症刺激肠道神经末梢,引起肠道痉挛或肠壁张力增加所致。例如,研究发现约75%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会有腹痛症状,疼痛程度和部位与肠道炎症的范围和严重程度相关。
儿童患者腹痛时可能难以准确表述,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行为表现,如哭闹、腹部蜷缩等情况来判断腹痛情况。
老年患者腹痛时要注意与其他腹部疾病相鉴别,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且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
3.其他消化系统表现:还可能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腹胀是由于肠道炎症导致肠道蠕动功能紊乱,气体积聚引起;食欲不振则与疾病导致的全身不适、消化功能受影响等因素有关。
二、全身表现
1.发热:病情活动期患者可出现低热或中度发热,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发热是由于炎症反应引起的全身性炎症介质释放所致。例如,有研究显示约30%-40%的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
儿童患者发热时需要警惕是否是由于感染等其他因素引起,同时要注意监测体温变化,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高热可能会导致惊厥等并发症。
老年患者发热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因为老年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可能合并有其他感染性疾病,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发热原因。
2.营养不良:由于长期腹泻、食欲减退等原因,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减轻、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表现。体重减轻是因为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和机体消耗增加;贫血可由慢性失血、铁和叶酸等营养物质缺乏以及炎症导致的造血功能抑制等引起;低蛋白血症则与蛋白质丢失和合成减少有关。例如,长期患病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约50%以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表现。
儿童患者营养不良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必要时可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来改善营养状况。
老年患者营养不良会进一步降低其机体抵抗力,加重病情,需要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同时,注重营养支持治疗。
三、肠外表现
1.关节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外周关节炎,以大关节受累为主,如膝关节、踝关节等,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这与肠道炎症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炎症因子可影响关节组织。例如,约10%-20%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会出现关节症状。
儿童患者出现关节症状时要注意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疾病相鉴别,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老年患者关节症状可能会加重其行动不便,影响生活质量,需要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关节的康复治疗等。
2.皮肤表现:可有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等。结节性红斑表现为下肢伸侧的红色疼痛性结节;坏疽性脓皮病则表现为皮肤的溃疡性病变。这些皮肤表现也是自身免疫相关的表现。例如,结节性红斑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10%。
儿童患者皮肤表现需要注意皮肤的护理,避免感染等并发症。
老年患者皮肤表现要关注皮肤的愈合情况,防止溃疡加重等。
3.眼部表现:可出现前葡萄膜炎、巩膜炎等眼部炎症。这也是自身免疫相关的肠外表现。例如,前葡萄膜炎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5%左右。
儿童患者眼部表现需要及时到眼科就诊,进行相应的治疗,以保护视力。
老年患者眼部表现要注意药物治疗对眼部的影响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