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肾结石手术后尿血是怎么回事
术后尿血常见原因有手术创伤致尿路黏膜损伤、局部小血管出血、炎症反应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尿血程度分轻度、中度、重度,不同程度有不同表现及应对方式;观察要点包括尿血颜色、是否有血块及伴随症状等,若尿血持续不缓解、伴剧烈腰痛发热或贫血表现等需立即就医,有基础病史者更要重视尿血情况。
一、术后尿血的常见原因
1.手术创伤因素
肾结石手术过程中,无论是经皮肾镜取石术还是输尿管镜取石术等,都会对尿路黏膜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例如经皮肾镜取石术是通过建立经皮肤到肾脏的通道来进行手术操作,这个过程中肾脏的集合系统黏膜以及通道周围的组织会受到损伤,术后就可能出现尿血情况。一般来说,这种因手术创伤导致的尿血,程度会根据手术操作的复杂程度和创伤大小有所不同,多数在术后短期内出现,属于较为常见的现象。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进行肾结石手术后尿血,由于儿童泌尿系统组织相对娇嫩,创伤恢复可能相对需要更细致的护理观察;而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肾功能减退等,创伤恢复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本质上都是手术创伤导致尿路黏膜破损引起的尿血。
2.局部小血管出血
在手术区域可能存在一些小血管,手术操作过程中可能没有完全止血或者术后小血管发生破裂出血。比如在输尿管镜取石术时,输尿管内的小血管被操作器械触动后,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情况。这种小血管出血导致的尿血,其出血程度和持续时间也会因个体差异以及手术中对血管处理情况而不同。对于女性患者,在肾结石手术后尿血,要考虑到女性泌尿系统解剖结构相对特殊等因素对尿血情况的影响;男性患者则有其自身泌尿系统结构特点对术后尿血的影响。生活方式方面,术后如果患者过度活动,可能会使局部小血管受到牵拉,加重出血,导致尿血情况加重。
3.炎症反应相关
手术操作后,尿路局部会出现炎症反应。炎症会导致局部组织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渗血。同时,炎症刺激也可能引起黏膜的进一步损伤,从而导致尿血。例如术后患者如果发生尿路感染等炎症情况,会使尿血症状可能持续或加重。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泌尿系统慢性炎症病史,肾结石手术后尿血可能更容易发生或者恢复相对较慢。比如有慢性肾盂肾炎病史的患者,肾结石术后尿血可能与炎症的复发或加重有关,炎症导致的组织损伤和血管变化使得尿血情况更为复杂。
二、尿血的程度判断及应对
1.轻度尿血
轻度尿血表现为尿液颜色稍微发红,但通过尿常规检查可能红细胞数量在一定范围内。这种情况下,患者一般需要多休息,减少剧烈活动。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轻度尿血时要注意观察其一般状态,避免其过度哭闹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因为腹压增加可能会影响泌尿系统局部的恢复;老年患者轻度尿血时要注意监测其整体身体状况,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相对减退,轻度尿血也可能提示存在一些潜在问题,需要密切观察尿液变化和身体其他伴随症状。
2.中度尿血
中度尿血时尿液颜色较红,尿常规中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此时患者需要更加严格地卧床休息,并且要及时向医生反馈情况。对于女性患者中度尿血,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泌尿系统感染进一步加重尿血情况;男性患者中度尿血时要关注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排尿困难等,因为男性泌尿系统结构相对复杂,中度尿血可能提示更严重的局部问题。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肾结石术后中度尿血,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伤口恢复和炎症控制,可能会使尿血情况迁延不愈。
3.重度尿血
重度尿血表现为尿液呈鲜血样,甚至有血块形成。这是比较紧急的情况,需要立即就医处理。重度尿血无论对于哪个年龄、性别患者,都可能提示存在较严重的血管损伤或者其他并发症。比如重度尿血可能是肾脏内较大血管破裂等情况,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对于儿童重度尿血,要更加谨慎处理,因为儿童对失血等情况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迅速明确出血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止血等措施;老年患者重度尿血时,要考虑到其可能存在心肺功能等基础问题,在处理尿血的同时要注意整体身体状况的维持。
三、术后尿血的观察与就医指征
1.观察要点
要观察尿血的颜色变化、是否有血块形成以及伴随症状,如是否有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尿血时还要观察其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精神状态等可以反映其整体健康状况。女性患者要观察尿血与月经的关系等情况,男性患者要观察是否有排尿异常等情况。生活方式方面,要观察患者术后活动情况与尿血的关系,比如活动后尿血是否加重等。
2.就医指征
如果尿血持续不缓解,或者尿血伴有剧烈腰痛、发热等症状,或者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表现时,需要立即就医。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肾结石术后尿血要更加重视,一旦出现尿血情况要及时就医,因为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出血难以自行停止,容易出现严重的出血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