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新型冠状病毒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部分患者会腹泻但腹泻不等同于新冠感染,新冠感染腹泻非特异,其他常见腹泻原因有肠道感染、饮食、胃肠功能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可从流行病学史、伴随症状、实验室检查区分,一般人群腹泻要饮食调整和休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有相应应对建议。
一、腹泻与新型冠状病毒的关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泻症状,但腹泻并不等同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出现的腹泻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起胃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从而导致腹泻。研究发现,在新冠患者中,腹泻可以是其临床表现之一,尤其在儿童及部分成年患者中均有出现,但它并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特异性症状。
(二)其他引起腹泻的常见原因
1.肠道感染:如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毒(如轮状病毒等)、寄生虫感染等,这些病原体感染肠道后会破坏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腹泻。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等症状。
2.饮食因素:食用不洁食物、过多进食生冷食物、食物过敏等都可能引起腹泻。比如食用了被细菌污染的变质食物,其中的细菌会刺激肠道,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引发腹泻。
3.胃肠功能紊乱: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泻症状,这种情况在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4.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等,可能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导致腹泻。例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抑制肠道正常菌群,使一些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引起腹泻。
二、如何区分腹泻是否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
(一)流行病学史
1.年龄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性:不同年龄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概率及表现可能有差异,但对于儿童来说,如果有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史,出现腹泻等症状需高度警惕新冠感染;而对于老年人,本身基础疾病较多,若有相关接触史出现腹泻也应重视。
2.生活方式与接触史:近期有疫区旅居史、与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的人群,出现腹泻时要考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例如近期从疫情高发地区返回,随后出现腹泻,同时可能伴有发热、咳嗽等其他新冠相关症状。
(二)伴随症状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伴随症状:除腹泻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还可能伴有发热(可为低热或高热)、干咳、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而单纯腹泻的其他原因引起的疾病,一般不伴有这些新冠相关症状,除非是合并了新冠感染。
2.其他原因腹泻的伴随症状:如肠道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常伴有腹痛、发热、黏液脓血便等;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常伴有呕吐、发热等;饮食因素引起的腹泻,可能有进食不洁食物史,一般不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腹痛可能相对较轻。
(三)实验室检查
1.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是明确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依据。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则提示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若为阴性,则需要考虑其他原因导致的腹泻。
2.粪便常规及病原学检查:对于腹泻患者进行粪便常规检查,可了解粪便中有无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卵等,有助于判断是否为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同时进行粪便的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等病原学检查,可以明确具体的病原体,如发现特定的肠道致病细菌或病毒,则提示相应原因引起的腹泻。
三、腹泻患者的应对建议
(一)一般人群
1.饮食调整:腹泻发生时,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可适当进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可以多喝一些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
2.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来对抗可能存在的疾病。
(二)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腹泻时要特别注意预防脱水,因为儿童身体含水量相对较高,腹泻容易导致脱水。可以给儿童服用口服补液盐Ⅲ,按照说明书正确配制。同时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如果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等脱水表现,应及时就医。在饮食方面,要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米糊、软面条等,避免加重肠道负担。
2.老年人:老年人腹泻时要注意观察有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腹泻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要注意补充电解质,可以适当饮用一些含有电解质的饮品。同时,老年人腹泻时行动可能不便,要注意防止跌倒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如果老年人腹泻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发热、腹痛剧烈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治。
3.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本身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腹泻患者,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例如糖尿病患者腹泻时要注意血糖的监测,因为腹泻可能会影响血糖的波动。要按照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案继续规范治疗,同时针对腹泻进行相应的处理,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