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尿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病原体感染(如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感染)、尿道结构与功能异常(如尿道狭窄、尿道结石、前列腺增生等)、机体免疫力低下(如儿童免疫系统未成熟、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及基础疾病影响、长期熬夜和缺乏运动致免疫力下降)、医源性因素(如导尿操作和尿道器械检查易引发感染)。
一、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
大肠埃希菌:是男性尿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女性的尿道短而直,且靠近肛门,大肠埃希菌容易从肛门周围定植并逆行进入尿道引发感染,男性如果存在尿道结构异常(如尿道狭窄、尿道结石等),也会使大肠埃希菌容易在局部定植繁殖导致感染。从年龄角度看,任何年龄段的男性都可能感染,但中老年男性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下降以及可能存在的尿道结构问题等因素,感染风险相对较高。生活方式方面,不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会阴部清洁不到位,会增加大肠埃希菌感染尿道的几率。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血行感染或直接蔓延等方式引起尿道感染。例如,当身体其他部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灶,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尿道引发感染。对于有皮肤感染病史或者免疫力低下的男性,如患有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的男性,更容易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侵袭导致尿道感染。
2.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在有不洁性生活史的男性中较为常见,支原体和衣原体可黏附在尿道上皮细胞表面,引起尿道炎症反应。从性别角度看,主要影响男性生殖泌尿系统健康,在性活跃的中青年男性中发病率相对较高,因为他们的性行为相对频繁,增加了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的机会。
3.真菌感染
通常在男性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容易发生,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患有糖尿病等。白色念珠菌是常见的引起尿道真菌感染的病原体。当男性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时,会破坏尿道正常的菌群平衡,使得白色念珠菌等真菌过度繁殖,引发尿道感染。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免疫力下降,也容易受到白色念珠菌等真菌的侵袭导致尿道感染。
二、尿道结构与功能异常
1.尿道狭窄
先天性尿道狭窄较为少见,多为后天因素引起,如尿道损伤(骑跨伤、医源性损伤等)、尿道炎症反复发作等。尿道狭窄会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尿液在尿道内潴留,为细菌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环境,从而容易引发尿道感染。中老年男性如果有尿道损伤病史或者尿道炎症反复感染史,发生尿道狭窄的风险增加,进而更容易出现尿道感染。
2.尿道结石
尿道结石可引起尿道梗阻,尿液淤积,结石表面容易附着细菌,导致尿道感染。男性如果存在代谢异常(如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容易形成尿道结石。中老年男性由于代谢功能逐渐减退,患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发生尿道结石的几率增加,进而增加了尿道感染的可能性。
3.前列腺增生
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会导致尿道受压,尿液排出受阻,残余尿量增加。残余尿液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条件,容易引发尿道感染。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患前列腺增生的几率逐渐增加,据统计,50岁以上男性中前列腺增生的患病率较高,因此中老年男性是尿道感染的高发人群之一,前列腺增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相关因素。
三、机体免疫力低下
1.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的尿道黏膜相对娇嫩,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例如,婴幼儿时期如果不注意尿布的清洁卫生,容易引发尿道感染。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同时可能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因素都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发生尿道感染。
2.基础疾病影响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同时机体的免疫力下降,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减弱,容易发生尿道感染。而且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尿道感染的复发率也较高。
艾滋病: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力极低,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包括尿道感染,且感染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难以控制。
3.生活方式导致免疫力下降
长期熬夜:长期熬夜会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系统功能,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尿道感染的风险。例如,经常熬夜的男性,其体内的免疫细胞活性降低,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减弱。
缺乏运动:缺乏运动的男性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引发尿道感染。运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长期不运动的男性在面对病原体时更易感染。
四、医源性因素
1.导尿操作
导尿是临床上常用的操作,但也是引起尿道感染的重要医源性因素。导尿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尿道黏膜,并且会将外界的细菌引入尿道,从而引发尿道感染。例如,导尿时间越长,尿道感染的发生率越高。对于需要长期导尿的患者,如脊髓损伤导致尿潴留的患者,尿道感染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2.尿道器械检查
如尿道镜检查等,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对尿道黏膜造成损伤,同时可能将细菌带入尿道,引发尿道感染。在进行尿道器械检查前,如果没有严格进行消毒等操作,会进一步增加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