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的危害有哪些呢
肾结石会带来多方面危害,可引发肾积水,影响双侧肾脏功能;易诱发尿路感染,严重时导致脓肾;损伤尿路黏膜,引起血尿,导致尿路狭窄;还会造成慢性肾功能不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儿童、女性、老年、特殊人群(糖尿病、长期用免疫抑制剂等)受影响各有特点,肥胖、有家族遗传性肾脏疾病史等人群风险更高。
一、尿路梗阻危害
1.引发肾积水:肾结石若停留于输尿管等部位,会阻碍尿液正常排出,致使尿液在肾脏内积聚,形成肾积水。长期肾积水会压迫肾实质,影响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肾组织逐渐萎缩,降低肾脏的滤过等功能。例如,有研究表明,较大的肾结石导致的严重肾积水患者,其肾功能下降的速度比无明显梗阻的肾结石患者更快。在儿童群体中,肾结石引发的肾积水可能会影响其肾脏的正常发育,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脏结构和功能尚不完善,肾积水对其的损害可能更为严重。对于女性患者,若本身存在泌尿系统解剖结构的一些差异等情况,肾结石导致的肾积水可能会因解剖因素而更易发生或影响程度不同。而有既往泌尿系统疾病史的患者,其肾脏本身可能已有一定基础病变,肾结石引发的肾积水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
2.影响双侧肾脏功能:双侧肾结石都造成尿路梗阻时,会使肾功能急剧恶化,甚至发展为肾衰竭。双侧尿路梗阻的情况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在老年人群体中,本身肾功能可能已有一定程度的减退,双侧肾结石导致的尿路梗阻会更快地引起肾衰竭等严重后果。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衰退,对尿路梗阻的耐受能力差,所以更需重视双侧肾结石引发尿路梗阻对肾功能的影响。
二、感染风险及危害
1.诱发尿路感染:结石作为异物,会使尿液引流不畅,为细菌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容易引发尿路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如大肠杆菌等可在结石周围繁殖,导致肾盂肾炎、膀胱炎等泌尿系统感染。一旦发生感染,患者会出现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由于其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肾结石相关的尿路感染,而且感染后病情可能更难控制,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同时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等能力也受影响,若尿路感染未得到及时控制,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儿童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时,由于其表达症状的能力有限,可能仅表现为发热、哭闹等非典型症状,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感染扩散,影响肾脏等器官功能。
2.导致脓肾:严重的尿路感染若未得到有效控制,感染可蔓延至肾脏实质,形成脓肾。脓肾会使肾脏组织遭到破坏,肾脏功能严重受损,还可能导致感染扩散至全身,引起败血症等危及生命的全身性感染。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发生脓肾的风险更高,因为其自身抵御感染的能力弱,一旦发生肾结石相关感染,更容易发展为脓肾。
三、损伤尿路黏膜
1.引起血尿:结石在尿路中移动时,会摩擦尿路黏膜,导致黏膜损伤,引起血尿。轻者表现为镜下血尿,重者可出现肉眼血尿。长期的黏膜损伤还可能增加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病风险,因为持续的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可能会引起细胞的异常增殖等变化。对于高血压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血管脆性增加等情况,肾结石导致的尿路黏膜损伤引起的血尿可能更难控制,因为高血压可能影响凝血等机制。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血尿的表现和处理也需要更加谨慎,要关注其整体身体状况对血尿的耐受能力。
2.导致尿路狭窄:反复的尿路黏膜损伤、炎症修复等过程,可能会使尿路组织纤维化,导致尿路狭窄。尿路狭窄会进一步加重尿液排出不畅,形成恶性循环,使肾结石病情加重,同时还可能引发其他泌尿系统并发症,如肾积水进一步加重等。在女性患者中,尿道相对较短等解剖特点可能使其在发生尿路狭窄后,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男性有所不同,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评估和处理。儿童患者若发生尿路狭窄,会严重影响其泌尿系统的正常发育和排尿功能,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避免对生长发育造成长期不良影响。
四、对肾脏功能的长期影响
1.慢性肾功能不全:长期存在的肾结石引起尿路梗阻、反复感染等情况,会逐渐损害肾脏功能,最终可能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会出现肾功能减退的一系列表现,如肌酐、尿素氮升高等,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需要长期的肾脏替代治疗等。对于有家族遗传性肾脏疾病史的患者,肾结石引发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因为其本身肾脏基础就可能存在一定的脆弱性。肥胖人群发生肾结石的概率相对较高,若同时存在肾结石导致的肾功能损害,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程可能会更快,因为肥胖相关的代谢异常等因素可能会协同加重肾脏损害。
2.影响生活质量:肾结石带来的疼痛、血尿、感染等一系列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下降。患者可能会因为频繁的腰痛、尿频尿急等症状而无法正常参加工作和进行日常活动,还可能因为长期的疾病困扰而产生心理压力等问题。在年轻患者中,生活质量的下降可能对其心理和社交等方面产生更为明显的影响,需要医护人员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