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是指腺样体因炎症等刺激病理性增生,儿童多见,病因有感染和过敏,局部有鼻塞等,全身有生长发育迟缓等,诊断用鼻咽镜等,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包括儿童及有特殊病史人群的相关情况。
一、腺样体肥大的定义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增殖体,位于鼻咽顶壁与后壁交界处,属于淋巴组织,表面呈橘瓣样。腺样体肥大是指腺样体因炎症的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从而引起鼻堵、张口呼吸等症状,尤以儿童多见。
二、腺样体肥大的病因
1.感染因素: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慢性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可刺激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例如,儿童时期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遭受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当鼻咽部及其邻近部位或腺样体自身发生炎症时,炎症的长期刺激会使腺样体组织增生肥厚。
2.过敏因素:过敏体质的儿童接触过敏原后,如花粉、尘螨等,可引起腺样体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导致腺样体肥大。过敏反应会使腺样体局部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水肿,长期的过敏状态会促使腺样体逐渐增生。
三、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鼻部症状:鼻塞为主要症状,由于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患儿可出现鼻塞,严重时可导致张口呼吸。长期鼻塞还可能影响鼻腔的正常生理功能,如鼻腔的通气、过滤、湿润空气等功能,进而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和生长发育。
耳部症状:腺样体肥大可压迫咽鼓管咽口,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出现耳闷、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因为咽鼓管与中耳相通,腺样体肥大堵塞咽鼓管咽口后,中耳内的气体被吸收,形成负压,导致中耳黏膜充血、渗出,影响听力。
咽喉及下呼吸道症状:分泌物向下流并刺激呼吸道黏膜,可引起阵咳,易并发气管炎。腺样体肥大产生的分泌物经后鼻孔流至咽喉部,不断刺激咽喉及下呼吸道,引发咳嗽等症状,长期如此可能导致下呼吸道的炎症反应。
2.全身症状
生长发育迟缓:由于长期鼻塞导致患儿夜间睡眠时缺氧,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和睡眠质量,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表现为身高、体重低于同龄儿童。
面容改变:长期张口呼吸可影响面骨发育,出现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等,即所谓的“腺样体面容”。这是因为长期张口呼吸使气流冲击硬腭,导致硬腭高拱,进而影响面部骨骼的正常发育。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患儿夜间睡眠质量差,夜间频繁觉醒,白天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表现,影响学习和生活。
四、腺样体肥大的诊断方法
1.鼻咽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腺样体的大小、形态及位置。通过鼻内镜检查,能清晰看到腺样体是否堵塞后鼻孔,以及堵塞的程度等情况。
2.影像学检查
X线鼻咽侧位片:可测量腺样体的大小,正常腺样体与鼻咽腔宽度的比值一般小于0.6,若比值大于0.6则提示腺样体肥大。
CT或MRI检查:能更准确地显示腺样体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诊断腺样体肥大及其并发症有重要价值。例如,CT可以清晰地看到腺样体的具体形态、大小以及是否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结构。
五、腺样体肥大的治疗
1.保守治疗
药物治疗:对于轻度腺样体肥大且有相关症状的患儿,可先尝试药物治疗。如存在过敏因素,可使用抗过敏药物;存在感染时,可根据病原体选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但药物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难以使腺样体明显缩小。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可减轻鼻腔炎症,改善鼻塞症状,有助于保持鼻腔的通畅,减少分泌物对腺样体的刺激。
2.手术治疗:当腺样体肥大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如长期鼻塞、睡眠呼吸暂停、听力下降等,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为腺样体切除术,可通过鼻内镜下进行,创伤较小。手术切除肥大的腺样体后,患儿的症状通常可得到明显改善。
六、不同人群腺样体肥大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人群
特点:儿童时期是腺样体肥大的高发年龄段,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感染和过敏因素的影响。而且儿童的腺样体本身在6-7岁时增生最明显,之后逐渐萎缩,但如果受到反复刺激,就容易发生肥大。
注意事项: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的呼吸情况、睡眠情况等。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一旦发现儿童有鼻塞、张口呼吸等疑似腺样体肥大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减少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在手术治疗后,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做好术后护理,如保持鼻腔清洁、避免剧烈运动等,促进患儿的康复。
2.特殊病史人群
有过敏病史的儿童:对于有过敏病史的儿童出现腺样体肥大,在治疗过程中除了针对腺样体肥大进行治疗外,还需要更加重视过敏因素的控制。要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保持室内清洁以减少尘螨接触等。在药物治疗方面,要谨慎选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
有耳部疾病病史的儿童:对于既往有耳部疾病,如分泌性中耳炎等病史的儿童,当出现腺样体肥大时,更要密切关注耳部情况。因为腺样体肥大容易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复发或加重。在治疗腺样体肥大时,要积极预防和处理耳部的相关并发症,定期进行耳部检查,如听力测试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