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积水是怎么回事
双肾积水是两侧肾脏尿液排出受阻致肾盂肾盏扩张积液,常见病因有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后天性(泌尿系统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婴幼儿表现为腹部肿块、生长发育迟缓、反复感染,成人有腰部胀痛、血尿、肾功能损害表现,诊断靠超声、CT、MRU等检查,治疗针对病因(手术、碎石、放化疗等)并保护肾功能,需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诊疗计划。
一、常见病因
1.先天性因素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在胎儿发育过程中,肾盂与输尿管连接的部位出现狭窄,这是儿童双肾积水较为常见的先天性原因。例如,胚胎时期输尿管芽发育异常等原因可导致该部位狭窄,使尿液从肾脏排出到输尿管的过程受阻,进而引起双肾积水。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该问题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新生儿时期可能就会表现出尿液排出不畅的迹象,随着年龄增长,积水可能逐渐加重。
膀胱输尿管反流:由于膀胱输尿管连接部的抗反流机制发育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尿液从膀胱反流回输尿管甚至肾脏,引起双肾积水。这种情况在小儿中相对多见,女孩发病率可能相对高于男孩。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反流的严重程度不同,婴儿期可能症状不典型,随着年龄增长,可能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等相关症状。
2.后天性因素
泌尿系统结石:无论是肾结石还是输尿管结石,都可能引起尿路梗阻,导致双肾积水。例如,草酸钙结石等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可能堵塞输尿管,使尿液排出受阻。成年人中较为常见,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饮水过少、高钙饮食等可能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不同性别在结石发病上有一定差异,男性相对更易患泌尿系统结石,而女性在某些特殊时期(如妊娠期)也可能因生理变化增加结石风险。
泌尿系统肿瘤:肾脏、输尿管、膀胱等部位的肿瘤都可能导致尿路梗阻引起双肾积水。例如,肾癌可压迫肾盂肾盏,输尿管肿瘤可堵塞输尿管,膀胱癌可能导致膀胱出口梗阻,进而影响尿液从肾脏排出。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肿瘤的发病风险增加,不同性别患不同泌尿系统肿瘤的概率有所差异,如男性膀胱癌的发病率相对女性较高等。
前列腺增生:主要发生于老年男性,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堵塞尿道,导致排尿困难,进而引起双肾积水。因为尿液需要通过尿道排出,前列腺增生会使尿道阻力增加,尿液排出不畅,长时间可影响到两侧肾脏的尿液引流。
二、临床表现
1.婴幼儿时期
可能表现为腹部肿块,家长可在孩子腹部触摸到囊性的包块,大小不一。同时,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因为长期的双肾积水可能影响孩子的营养状况和身体代谢等。部分患儿可能反复出现泌尿系统感染,表现为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2.成年人时期
可能出现腰部胀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为隐痛,有的可能较为剧烈。还可能出现血尿,尿液中可发现红细胞增多。另外,可能伴有肾功能损害的相关表现,如乏力、食欲减退等,严重时可能出现水肿等情况。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初步筛查双肾积水的常用方法,可清晰显示肾脏的形态、肾盂肾盏的扩张程度等。通过超声能够测量肾盂前后径等指标,一般肾盂前后径超过1厘米可能提示有积水情况,但不同年龄阶段的正常参考值有所差异,例如胎儿时期和儿童、成人的正常肾盂前后径范围不同。
CT检查:能够更准确地显示双肾积水的程度、病因等情况,对于发现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病变有重要价值。可以清晰看到肾脏实质的厚度、输尿管是否有扩张等情况,有助于明确梗阻的部位和原因。
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对于一些不适合做增强CT检查的患者,如过敏体质等,MRU是较好的选择。它可以清晰显示尿路的形态,对于诊断尿路梗阻性疾病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无创地观察到双肾、输尿管、膀胱的结构和尿液引流情况。
四、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引起的双肾积水,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肾盂成形术,通过手术纠正狭窄部位,恢复尿液的正常引流。对于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患儿,根据反流的程度等情况,可能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定期复查,手术治疗则是修复膀胱输尿管连接部的结构。
对于泌尿系统结石引起的双肾积水,若结石较小,可以通过多饮水、适当运动等方式促进结石排出;若结石较大,则可能需要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或经皮肾镜取石等方法治疗。对于泌尿系统肿瘤引起的双肾积水,需要根据肿瘤的性质、分期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切除肿瘤、放疗、化疗等。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双肾积水,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如α受体阻滞剂等,但对于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
2.保护肾功能
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肾功能的变化,对于已经出现肾功能损害的患者,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剩余肾功能。例如,控制血压,因为高血压可能加重肾功能损害;合理饮食,限制蛋白质等的摄入等。
双肾积水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泌尿系统疾病,其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因年龄等因素有所不同,通过影像学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是关键,同时要注重保护肾功能,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病因的患者治疗方案有所差异,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