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佝偻病
佝偻病是婴幼儿常见慢性营养缺乏病,因维生素D缺乏致钙磷代谢紊乱、骨骼发育异常,病因有日照不足、摄入不足、生长快、疾病药物影响等,临床表现分初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诊断靠病史等,预防包括孕妇乳母、婴儿儿童期措施,特殊人群早产儿、双胎儿、有基础病儿童需特殊注意补充维生素D等预防。
一、佝偻病的定义
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导致骨骼发育异常的疾病。维生素D对于肠道吸收钙、磷起着关键作用,当维生素D缺乏时,钙、磷不能正常地沉积在骨骼生长部位,从而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
二、病因
1.日照不足:人体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化为维生素D,婴幼儿如果户外活动少,接受日照不足,会使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比如北方冬季出生的婴儿,若室内活动多、日照时间短,就容易缺乏维生素D进而引发佝偻病。
2.维生素D摄入不足: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较少,如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如果婴儿纯母乳喂养且日照不足,又没有及时补充维生素D,就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若奶粉中维生素D添加不足,也可能出现摄入不足的情况。
3.生长速度快:婴儿期生长发育迅速,尤其是早产儿、双胎儿,体内储存的维生素D不足,且出生后生长更快,对维生素D和钙、磷的需求增多,若不及时补充,易发生佝偻病。例如,一个早产儿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生长速度比足月儿快很多,若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补充不及时,就更易患佝偻病。
4.疾病及药物影响:一些疾病会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如胃肠道疾病(腹泻等)可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肝脏、肾脏疾病会影响维生素D的活化。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可加速维生素D的代谢,导致维生素D缺乏,进而引发佝偻病。
三、临床表现
1.初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常伴有与室温、季节无关的多汗,尤其是头部多汗,刺激头皮而摇头擦枕,出现枕秃。此期骨骼改变不明显,血液生化检查可见25-(OH)D下降,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2.激期:除初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骨骼改变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表现,6个月以内婴儿可见颅骨软化,用手指轻压枕骨或顶骨后部,有乒乓球样感觉;7-8个月婴儿可见方颅,额骨、顶骨双侧向外隆起形成方颅;1岁左右婴儿可出现胸廓畸形,如肋骨串珠、鸡胸、漏斗胸等;手腕、足踝部可形成手镯或脚镯样改变;1岁以上的小儿可见下肢畸形,如“O”形腿或“X”形腿等。血生化检查可见血钙稍低,血磷明显降低,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X线检查可见长骨骨骺端钙化带消失,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骺软骨带增宽,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
3.恢复期:经适当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消失。血清钙、磷浓度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需1-2个月降至正常水平。X线检查可见骨骺端临时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增加,骨质密度逐渐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后的儿童,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无任何临床症状,血生化正常,X线检查骨骼干骺端病变已恢复至佝偻病恢复期状态,但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四、诊断
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血生化及骨骼X线检查来诊断。血生化中25-(OH)D是诊断维生素D缺乏的金标准,血清25-(OH)D水平在缺乏时明显降低。X线检查对于判断骨骼病变的程度有重要价值。
五、预防
1.孕妇及乳母的预防:孕妇应多晒太阳,保证充足的营养,尤其是维生素D、钙、磷的摄入。乳母也应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以保证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满足婴儿的需求。
2.婴儿期的预防:婴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户外活动,每天尽量保证1-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婴儿出生后2周左右开始补充维生素D,足月儿每日补充400国际单位,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每日补充800国际单位,3个月后改为每日400国际单位。同时,应适当补充钙剂。
3.儿童期的预防:儿童期也应保证充足的日照和均衡的营养,多摄入富含钙、磷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类等。对于青春期少年、有慢性疾病影响维生素D代谢的儿童等,也应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以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早产儿:早产儿体内储存的维生素D较少,且出生后生长速度快,对维生素D的需求更高,所以应更早开始补充维生素D,且补充剂量相对足月儿要大,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按照剂量补充,以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同时要密切监测维生素D水平及骨骼发育情况。
2.双胎儿:双胎儿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D的需求比单胎儿多,所以更要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出生后即应开始补充较大剂量的维生素D,并定期监测相关指标,确保满足其生长需求,预防佝偻病。
3.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胃肠道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影响维生素D代谢的儿童,应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密切关注维生素D的水平,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维生素D的补充剂量,以保证体内维生素D处于正常水平,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