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肾结石
肾结石是晶体物质在肾脏异常聚积所致的泌尿系统常见病,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多发。形成与代谢异常、局部因素、其他因素有关,表现为疼痛、血尿、恶心呕吐、尿路感染等,可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需多饮水、调整饮食、治疗相关疾病、定期体检。
一、形成原因
1.代谢异常
尿液中钙、草酸或尿酸排出量增加:例如,长期高钙饮食、肾功能不全等情况可能导致尿钙排出增多;一些疾病或饮食习惯会使草酸摄入过多或体内草酸代谢异常,进而使尿草酸排出增加;尿酸排泄增多常见于痛风患者或者长期高嘌呤饮食者等。以尿钙排出增多为例,当机体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会促进骨钙溶解,使血钙升高,进而导致尿钙排出增加,容易形成含钙的肾结石。
尿pH改变:尿液pH影响结石的形成。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在酸性尿中形成,磷酸镁铵结石和磷酸钙结石在碱性尿中形成。比如,尿酸结石患者尿液pH通常偏低,而一些尿路感染患者,由于细菌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尿液呈碱性,容易形成磷酸镁铵结石等。
2.局部因素
尿路梗阻:尿路梗阻会导致尿液引流不畅,使尿液中晶体物质更容易沉积,从而促进肾结石形成。例如,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输尿管结石等都可引起尿路梗阻。当尿液在肾盂内淤积时,晶体物质就容易在局部聚集,逐渐形成结石。
感染:感染可使尿液中的细菌、脓块和坏死组织成为结石的核心,促使尿中晶体沉积。而且,感染产生的尿素酶可分解尿液中的尿素产生氨,使尿液pH升高,有利于磷酸镁铵及磷酸钙结石的形成。比如,变形杆菌等感染可产生尿素酶,引发上述一系列变化导致结石形成。
3.其他因素
饮食:长期摄入高动物蛋白、高糖和高动物脂肪饮食,会增加尿钙、尿酸等的排出,降低尿枸橼酸盐含量,从而促进肾结石形成。例如,过多食用肉类等高蛋白食物,会使尿中尿酸等酸性物质增多。
药物:某些药物可引起结石形成,如氨苯蝶啶、茚地那韦、硅酸盐和磺胺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在尿液中浓度过高时,会从尿液中析出形成结石。例如,磺胺类药物溶解度低,在尿液浓缩时容易析出结晶,进而形成结石。
二、临床表现
1.疼痛
肾绞痛:常发生于腰腹部,多为突然发作的剧烈疼痛,呈阵发性。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腹股沟、股内侧等部位,女性放射至阴唇部位。肾绞痛是由于结石在肾盂或输尿管内移动,刺激输尿管平滑肌痉挛所致。例如,结石较小在肾盂或输尿管内移动时,会引起平滑肌强烈收缩,导致剧烈疼痛。
钝痛:主要表现为腰部酸胀不适或隐痛,多由于较大结石在肾盂或肾盏内压迫、摩擦引起。
2.血尿: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多数患者表现为镜下血尿,少数为肉眼血尿。血尿的产生是因为结石移动时损伤肾盂、输尿管黏膜所致。
3.恶心、呕吐:当结石引起尿路梗阻时,可导致输尿管痉挛,同时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常与肾绞痛同时发生。
4.尿路感染症状:如果肾结石合并感染,患者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以及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例如,结石堵塞尿路,尿液引流不畅,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筛查肾结石的常用方法,可发现肾脏内的强回声光团及其后方的声影,能初步判断结石的大小、位置等情况。超声检查无创、方便,可用于常规体检及初步诊断。
X线检查:包括腹部平片(KUB)和静脉尿路造影(IVU)等。腹部平片可以显示90%以上的含钙结石,但对于尿酸结石等阴性结石则不能显示。静脉尿路造影可以了解肾脏的排泄功能以及结石对尿路的影响,如是否存在尿路梗阻等情况。
CT检查:对于各种成分的肾结石都能准确显示,尤其是能发现较小的结石以及X线阴性的结石,还可以明确结石的位置、大小以及肾脏、输尿管等周围组织的情况,是诊断肾结石的重要方法之一。
2.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尿细菌培养等。尿常规可发现红细胞、白细胞等,若合并感染,尿中可出现白细胞增多等情况;尿细菌培养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尿路感染及致病菌种类,指导后续治疗。
血液检查:包括血钙、血磷、血尿酸、肌酐、尿素氮等。通过血液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代谢状况,例如血钙升高可能提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疾病,血尿酸升高可能与尿酸结石形成相关等。
四、预防措施
1.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保持在2000-3000ml以上,以增加尿量,稀释尿液,减少晶体沉积。对于高温环境工作、出汗较多的人,更要注意补充水分。例如,晨起后、睡前及进餐前后都可适当饮水,保持尿液稀释状态。
2.调整饮食
合理摄入钙:适当摄入钙可减少肠道内草酸的吸收,从而降低尿草酸含量。例如,可摄入富含钙的牛奶等,但要注意避免同时大量摄入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苋菜等。
限制草酸摄入:少吃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巧克力、坚果等。对于既往有草酸钙结石的患者,更要严格限制草酸摄入。
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避免过多食用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以降低血尿酸水平,预防尿酸结石形成。
控制蛋白质摄入:适量摄入蛋白质,避免长期高动物蛋白饮食。
3.治疗相关疾病:积极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尿路梗阻、尿路感染等可能引起肾结石的疾病。例如,对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应及时进行相应治疗,以减少尿钙排出。
4.定期体检:定期进行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肾结石,早期干预。对于有肾结石病史的患者,更要加强随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