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怎么治
佝偻病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补充维生素D、补充钙剂和矫形治疗。一般治疗需增加日光照射和调整饮食;补充维生素D要根据剂量及方案并注意监测指标;补充钙剂要选合适钙剂并按剂量补充;矫形治疗适用于骨骼畸形较明显且病情稳定的患儿,要根据情况选择方法并注意相关事项。
一、一般治疗
1.日光照射:
增加户外活动是治疗佝偻病的简单有效方法。婴幼儿每天应保证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一般建议婴儿出生后数天即可开始晒太阳,尽量暴露皮肤,但要注意避免晒伤。对于6月龄以内婴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应不少于1-2小时;6月龄以上婴儿可逐渐增加到每天2-3小时以上。日光中的紫外线可促进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的吸收利用,对佝偻病的治疗有重要作用。不同年龄、性别婴儿的皮肤对紫外线的耐受程度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晒太阳的时间和方式,例如新生儿皮肤娇嫩,晒太阳时应选择温和的时段,避免强烈阳光直射。
生活方式上,家长应鼓励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如在公园玩耍、在小区内散步等,同时要注意根据天气情况适当调整,如阴天时可选择室内有充足光线的区域进行活动,但效果可能稍逊于日光照射。
2.饮食调整:
保证富含钙、磷、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对于婴儿,母乳喂养是最佳选择,母乳中钙磷比例适宜,易于吸收。如果是人工喂养,应选择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配方奶粉。较大婴儿添加辅食时,可逐渐引入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奶酪、酸奶等)、豆制品(豆腐、豆浆等)、深绿色蔬菜(菠菜、苋菜等)等。不同年龄阶段婴儿的饮食结构不同,例如6-12月龄婴儿开始添加辅食,可逐渐增加上述食物的摄入种类和量。对于幼儿及儿童,也应保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以满足身体生长发育对钙等营养素的需求,从而辅助佝偻病的治疗。
二、补充维生素D
1.剂量及方案: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一般采用较大剂量的维生素D进行突击治疗。对于6个月以下婴儿或有手足搐搦症病史的婴儿,可一次性肌内注射维生素D[具体剂量需根据病情由医生确定]。而对于一般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可口服维生素D进行治疗,每日给予一定剂量的维生素D,持续数周后改为预防量。不同年龄的患儿对维生素D的需求剂量有所不同,例如6个月以内婴儿每日预防量为400国际单位,治疗量可能需要适当增加;6个月以上婴儿及儿童每日预防量也为400国际单位,治疗量根据病情遵医嘱调整。
年龄因素会影响维生素D的补充方式和剂量,新生儿由于自身维生素D储存有限,且生长发育迅速,需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对钙等营养素的需求变化,维生素D的补充也需要相应调整。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个体差异可能导致对维生素D需求的不同。
2.注意事项:
在补充维生素D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维生素D水平、血钙、血磷等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儿,使用维生素D时需要谨慎,因为可能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和排泄。特殊人群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由于其自身储存维生素D不足且生长更快,需要更早、更积极地补充维生素D,且剂量可能与足月儿不同,应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进行补充。
三、补充钙剂
1.钙剂选择:
可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的钙剂,如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碳酸钙含钙量较高,吸收相对较好,但可能会引起便秘等胃肠道反应;葡萄糖酸钙刺激性较小,适合胃肠道功能较弱的患儿。不同钙剂的特点不同,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胃肠道功能等因素进行选择。例如婴儿可选择液体钙剂或颗粒钙剂,便于服用;儿童可选择咀嚼片等形式的钙剂。
年龄较小的婴儿在选择钙剂时要特别注意剂型和安全性,避免发生呛咳等意外。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儿,如胃肠道疾病患儿,需要选择对胃肠道刺激小的钙剂,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补充剂量:
钙剂的补充剂量应根据患儿的年龄和钙缺乏程度来确定。一般来说,婴儿每日钙的需要量约为200-400毫克,儿童每日钙的需要量约为800-1000毫克。在补充维生素D的基础上,适当补充钙剂有助于纠正钙缺乏,促进骨骼的正常发育。但要注意钙剂的补充不能过量,过量补钙可能会导致高钙血症等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合理补充钙剂。
四、矫形治疗
1.适用情况:
对于佝偻病导致骨骼畸形较明显的患儿,如出现胸廓畸形、下肢O型腿或X型腿等情况,可考虑进行矫形治疗。一般在佝偻病病情稳定后进行矫形干预。不同类型的骨骼畸形适用的矫形方法不同,例如胸廓畸形可能需要通过特殊的呼吸训练、佩戴矫形器具等方法进行矫正;下肢畸形则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佩戴支具或进行手术矫形等。
年龄因素对矫形治疗有重要影响,年龄较小的患儿骨骼可塑性较强,矫形治疗的效果可能较好,但需要长期坚持;年龄较大的患儿骨骼已基本定型,矫形治疗的难度可能增大,效果也可能相对较差。因此,对于有骨骼畸形的佝偻病患儿,应尽早发现并进行干预,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选择合适的矫形方法。
2.注意事项:
在进行矫形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对于佩戴矫形器具的患儿,要注意正确佩戴和定期调整,确保矫形效果。同时,要加强对患儿的护理,避免因矫形器具佩戴不当导致皮肤损伤等并发症。特殊人群如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儿,在进行矫形治疗时需要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