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是什么病呢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自身消化作用引发的疾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胰腺炎分轻症和重症,轻症多预后良好,重症凶险;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组织和功能持续性损害。发病机制与胰酶激活、胰腺损伤因素持续作用等有关。临床表现因类型而异,诊断靠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依类型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分类
1.急性胰腺炎:
轻症急性胰腺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经短期禁食、补液等治疗后多可缓解。病理改变多为胰腺间质水肿等。其发病可能与胆道疾病(如胆石症等)、过量饮酒、暴饮暴食等因素有关。在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中青年相对多见,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生活方式上,长期大量饮酒、经常暴饮暴食的人群风险较高。有胆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病风险也增加。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除了有胰腺的病理改变外,还可能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多器官功能紊乱。发病往往与严重的胆道疾病、大量饮酒、外伤等因素相关。年龄较大者、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人群更容易出现重症表现。
2.慢性胰腺炎:
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胰腺组织和功能的持续性损害。病理上表现为胰腺腺泡萎缩、胰管变形、纤维化及钙化等。病因多与长期大量饮酒、胆道疾病、遗传因素等有关。发病年龄一般在中年以后,男性多于女性。长期饮酒的生活方式是重要的危险因素,有胆道疾病病史且未有效控制的人群也易发展为慢性胰腺炎。
二、发病机制
1.急性胰腺炎:正常情况下,胰液中的酶原在胰腺内被激活的机制是受到精细调控的。当胆道疾病等因素导致Oddi括约肌痉挛、胰管梗阻等情况时,胰管内压力升高,使胰酶原激活,胰蛋白酶在胰腺内被提前激活,从而启动胰腺自身消化的过程,引起胰腺组织的炎症反应。过量饮酒可导致胰液分泌增加、胰管内蛋白栓形成等,促进胰酶的激活和胰腺炎症的发生。
2.慢性胰腺炎:长期的胰腺损伤因素持续作用,如饮酒导致胰腺腺泡细胞损伤、胰管内蛋白沉淀等,反复的炎症刺激使胰腺组织逐渐纤维化,胰腺的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逐渐受损。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胰腺的结构和功能,使个体更容易发生慢性胰腺炎。
三、临床表现
1.急性胰腺炎:
轻症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刀割样痛或绞痛,可向腰背部放射,进食后疼痛加重。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不能缓解。部分患者有发热,一般为中度发热。
重症患者除上述症状外,腹痛持续不缓解,腹胀明显,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表现。患者可能出现休克表现,如皮肤苍白、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还可能出现呼吸衰竭、肾衰竭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相关表现。
2.慢性胰腺炎:
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呈隐痛、钝痛或剧痛。患者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表现,如食欲不振、腹胀、脂肪泻(大便量多、恶臭、呈灰白色、油腻状)等。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时可出现糖尿病的相关表现,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
四、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血清淀粉酶: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但血清淀粉酶的高低不一定与病情轻重成正比。尿淀粉酶升高较晚,发病后12-14小时开始升高,下降缓慢,持续1-2周。
血清脂肪酶: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对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诊断价值,且特异性较高。
血常规:急性胰腺炎时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生化检查:重症胰腺炎患者可出现血糖升高、血钙降低等。
2.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初步观察胰腺的大小、形态等,有助于发现胆道结石等病因,但受肠道气体干扰较大。
腹部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能清楚显示胰腺的形态学改变,判断有无胰腺坏死等。对于慢性胰腺炎,CT可发现胰腺钙化、胰管扩张等特征性表现。
五、治疗原则
1.急性胰腺炎:
轻症急性胰腺炎:一般采取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使用抑酸剂抑制胃酸分泌等治疗。对于有胆道疾病的患者,必要时需进行胆道减压等处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需要进行重症监护,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抑制胰液分泌,如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防治感染,根据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出现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2.慢性胰腺炎:
去除病因,如严格戒酒、治疗胆道疾病等。缓解疼痛,可使用止痛药物。纠正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补充胰酶制剂。治疗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如控制糖尿病等。对于胰腺钙化、胰管梗阻等情况,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胰腺炎相对少见,多与先天性胰腺异常、感染等因素有关。儿童发病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在护理方面,要密切观察儿童的腹痛、呕吐等表现,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补液时要注意速度和量的控制,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进行精准调整。
2.老年人:老年人胰腺炎往往病情较复杂,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诊断时要综合考虑,因为老年人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实验室检查结果也可能不典型。治疗时要更加谨慎,在使用药物等治疗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胰腺炎较为罕见,但一旦发生,处理较为棘手。需要充分评估对胎儿和母亲的影响,治疗时要权衡药物等治疗措施对妊娠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如非手术治疗为主时要密切监测母婴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