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肿胀怎么回事
牙龈肿胀常见原因包括局部口腔卫生问题(牙菌斑牙结石堆积、食物嵌塞)、牙周疾病(牙龈炎、牙周炎)、牙齿萌出问题(乳牙、恒牙萌出)、全身性疾病口腔表现(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伴随出血、疼痛、牙齿松动有不同意义;就医可首诊口腔科,怀疑全身性疾病需同时就诊相应内科,就医时要详细描述病情;预防需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控制全身性疾病、调整生活方式。
一、牙龈肿胀的常见原因
1.局部口腔卫生问题
牙菌斑、牙结石堆积: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不断在牙齿表面形成,如果长期不清除,会逐渐钙化形成牙结石。牙菌斑和牙结石会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牙龈的炎症反应,导致牙龈肿胀。例如,研究表明,约70%以上的牙龈炎症是由牙菌斑和牙结石引起的。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口腔卫生习惯较差者更易出现这种情况,儿童若未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也可能因食物残渣残留导致牙菌斑堆积进而引发牙龈肿胀;成年人长期不认真刷牙、使用牙线等,牙结石堆积的风险更高。
食物嵌塞:进食过程中,食物碎块可能会嵌入牙齿邻面间隙。食物嵌塞会压迫牙龈组织,且容易滋生细菌,引起牙龈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出现牙龈肿胀。比如在青少年群体中,由于牙齿排列不齐等原因,食物嵌塞相对常见,从而增加牙龈肿胀的发生几率;而老年人牙齿磨损、缺失等情况也可能导致食物嵌塞,引发牙龈问题。
2.牙周疾病
牙龈炎:牙龈炎是牙龈组织的炎症,主要由牙菌斑等局部刺激因素引起。牙龈表现为红肿、易出血,探诊时易出血是其典型表现之一。在青春期人群中,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牙龈炎的发生率可能会有所增加;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大幅改变,也更容易患妊娠期牙龈炎,出现牙龈肿胀等症状。
牙周炎: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病情进一步发展,除了牙龈肿胀外,还会伴有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等情况。牙周炎的发生与牙菌斑、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相关。有吸烟习惯的人群患牙周炎的风险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吸烟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加重牙周组织的炎症,导致牙龈肿胀等症状更严重且不易控制。
3.牙齿萌出问题
乳牙萌出:儿童在乳牙萌出时,牙龈可能会出现局部的肿胀、充血现象,这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感染。例如,多数儿童在6-12个月开始萌出乳牙,萌出过程中牙龈可能会有轻微肿胀,家长可以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擦拭牙龈来缓解不适。
恒牙萌出:恒牙萌出时,部分儿童可能会出现牙龈肿胀的情况。如果萌出受阻等异常情况,牙龈肿胀可能会更明显。比如恒牙异位萌出时,牙龈组织被阻挡,容易发生炎症肿胀。此时需要及时就医检查,必要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4.全身性疾病的口腔表现
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白血病患者由于异常白细胞在牙龈组织浸润,会出现牙龈肿胀、出血等症状,且往往牙龈肿胀较为严重,同时可能伴有贫血、发热等全身症状。在儿童和青少年白血病患者中,这种口腔表现可能是疾病的早期信号之一,需要引起重视。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口腔感染,包括牙龈肿胀。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会加重牙龈的炎症反应。糖尿病患者出现牙龈肿胀时,往往牙龈炎症不易控制,需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进行口腔局部的治疗。
二、牙龈肿胀的伴随症状及意义
1.伴随出血
若牙龈肿胀同时伴有刷牙出血、自发性出血等情况,可能提示牙龈炎、牙周炎等牙周疾病,也可能是血液系统疾病的口腔表现。比如白血病患者除了牙龈肿胀外,常伴有牙龈出血不易止住的情况;而牙龈炎患者在刷牙或咬硬物时容易出血,出血一般可以止住。
2.伴有疼痛
牙龈肿胀伴有明显疼痛,可能是急性炎症引起,如急性牙龈炎、牙周脓肿等。牙周脓肿时牙龈肿胀且疼痛较为剧烈,可伴有搏动性疼痛。不同原因引起的疼痛程度和性质可能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其他表现进行鉴别诊断。
3.伴有牙齿松动
牙龈肿胀同时出现牙齿松动,多提示牙周炎病情较重,因为牙周炎会导致牙槽骨吸收,进而引起牙齿支持组织丧失,出现牙齿松动。在成年人中,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的情况较为常见,而儿童出现牙齿松动伴有牙龈肿胀时,需要考虑是否有外伤等其他因素。
三、牙龈肿胀的就医建议
1.就诊科室
一般首先就诊于口腔科。如果怀疑有全身性疾病导致的牙龈肿胀,可能需要同时就诊于相应的内科,如血液科、内分泌科等。
2.就医时的注意事项
向医生详细描述牙龈肿胀的起始时间、发展过程、是否伴有其他症状等。对于儿童患者,要告知医生儿童的年龄、喂养情况、口腔卫生习惯等;对于妊娠期女性,要告知医生妊娠阶段等信息,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
四、牙龈肿胀的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口腔卫生
正确刷牙:每天早晚使用巴氏刷牙法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确保牙齿的每个面都能得到清洁。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应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儿童可以在家长帮助下进行刷牙,逐渐培养独立刷牙的习惯。
使用牙线或牙缝刷:定期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理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尤其是牙齿排列不齐的人群更应重视邻面的清洁。
2.定期口腔检查
成年人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儿童每3-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进行处理,如清除牙菌斑、牙结石等。
3.控制全身性疾病
对于患有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控制病情,定期监测血糖、血常规等指标,同时注意口腔卫生,预防牙龈肿胀的发生。
4.调整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影响口腔健康,增加牙龈肿胀等口腔疾病的发生风险。保持均衡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助于维持牙龈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