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周炎如何治疗
牙周病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口腔清洁指导、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药物辅助治疗(局部药物治疗、全身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牙周翻瓣术、植骨术、引导组织再生术)和维护治疗(定期复查、复治),各环节针对不同患者情况有相应要求,以保证治疗效果和牙周健康。
一、基础治疗
1.口腔清洁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能有效清除牙面上的菌斑、软垢等。研究表明,正确的刷牙可显著降低龈沟内的细菌数量,改善牙龈炎症。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协助其进行口腔清洁,因为儿童可能无法完全独立掌握正确的刷牙技巧;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因手部灵活性下降等问题,可选用合适的辅助工具,如电动牙刷等,以保证清洁效果。
使用牙线或间隙刷辅助清洁,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和食物残渣。牙线的使用能有效清洁牙齿邻接面,对于存在牙间隙的患者尤为重要,可减少邻面龋和牙周炎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不同口腔状况的患者使用牙线的频率和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一般建议每天使用牙线至少一次。
2.龈上洁治术
利用超声波洁牙机等设备去除龈上的菌斑、牙石。龈上洁治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基础步骤之一,通过去除龈上牙石,可减轻牙龈的炎症反应。研究显示,龈上洁治后牙龈的红肿、出血等症状可明显改善。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进行龈上洁治时需注意血糖的控制,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伤口愈合,操作前后应监测血糖,确保在血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治疗;对于妊娠期女性,一般在妊娠4-6个月时进行较为安全,以避免因治疗引起早产等问题。
3.龈下刮治术
用比较精细的龈下刮治器刮除位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龈下刮治能有效清除龈下的菌斑和牙石,消除牙周袋,促进牙周组织的修复。对于吸烟的患者,由于吸烟会影响牙周治疗的效果,在进行龈下刮治前后需劝导患者戒烟或减少吸烟量,因为吸烟会导致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障碍,降低机体的抵抗力。
二、药物辅助治疗
1.局部药物治疗
可使用过氧化氢溶液、氯己定溶液等进行局部冲洗。过氧化氢溶液具有杀菌、除臭的作用,冲洗牙周袋能有效清除袋内的细菌和坏死组织;氯己定溶液能显著抑制菌斑的形成,浓度为0.12%-0.2%的氯己定含漱液每天使用2次,每次含漱1分钟,可有效改善牙龈炎症。对于儿童患者,应避免使用高浓度的氯己定含漱液,防止出现牙齿染色等问题;对于妊娠期女性,在选择局部冲洗药物时需谨慎,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局部涂抹米诺环素凝胶等抗菌药物。米诺环素凝胶能在牙周袋内缓慢释放药物,持续发挥抗菌作用,有效抑制牙周致病菌。在使用局部药物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是否有过敏史等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2.全身药物治疗
对于伴有全身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可能需要全身应用抗菌药物,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例如,对于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可短期口服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等抗菌药物,但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对于儿童患者,全身使用抗菌药物需极其谨慎,应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方法,只有在病情非常严重且其他方法无效时才谨慎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并密切监测儿童的身体反应;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肝肾功能可能减退,使用全身抗菌药物时需调整剂量,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三、手术治疗
1.牙周翻瓣术
通过翻瓣暴露病变区,彻底清除根面的菌斑、牙石,修整牙槽骨形态,然后将牙龈瓣复位缝合。牙周翻瓣术适用于深牙周袋、牙槽骨吸收较明显的患者。对于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进行牙周翻瓣术时需更加谨慎,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影响伤口的愈合,术后需加强护理,密切观察伤口的恢复情况;对于吸烟的患者,术后更应严格戒烟,否则会影响手术效果和伤口愈合。
2.植骨术
对于牙槽骨吸收导致骨缺损的患者,可进行植骨术,植入骨移植材料以促进牙槽骨的再生。植骨术的效果与患者的全身状况、口腔卫生情况等密切相关。在儿童患者中,由于其牙槽骨仍处于发育阶段,植骨术的应用需更加谨慎,需综合评估骨缺损的程度及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对于老年患者,植骨术的术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需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以促进骨组织的愈合。
3.引导组织再生术
利用膜材料引导牙周膜细胞等再生,形成新的牙周组织。引导组织再生术对于改善牙周组织的缺损有一定的效果。在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的患者中,该手术的效果可能有所差异。例如,年轻患者的牙周组织再生能力相对较强,手术效果可能更好;而患有严重全身疾病的患者,手术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在手术前后,都需要患者严格保持口腔卫生,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四、维护治疗
1.定期复查
患者需定期(一般每3-6个月)到医院进行复查,检查牙周袋深度、牙龈炎症情况、牙槽骨吸收情况等。定期复查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应督促其定期复查,因为儿童的牙周组织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可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牙周组织的恢复和维护能力较弱,更需要密切关注牙周状况,定期复查的间隔时间可能相对较短。
2.复治
根据复查结果进行相应的复治,如再次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如果在复查中发现牙周袋仍有炎症、牙石等残留,需及时进行复治。在复治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对于依从性较差的患者,需加强口腔卫生指导,提高其配合度。例如,对于一些生活方式不规律、口腔卫生维护不佳的患者,需要反复强调口腔清洁的重要性,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以保证牙周治疗的长期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