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型过敏性紫癜
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是常见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多见于儿童青少年,春秋季多发,由机体对致敏物质变态反应致毛细血管等异常,有皮肤、关节等表现,可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理检查诊断,需与风湿性关节炎等鉴别,治疗分一般和药物治疗,不同人群有注意事项,大多预后良好,可通过预防感染、避免接触过敏原等预防。
一、关节型过敏性紫癜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是过敏性紫癜的一种类型,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渗出,引起皮肤、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同时可伴发关节部位的炎症。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春秋季发病较多。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1.感染因素:细菌感染(如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等)、病毒感染(如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等感染)较为常见,这些感染可作为过敏原诱发机体的免疫反应。
2.食物因素:食用鱼、虾、蟹、蛋、牛奶等异体蛋白质食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导致发病。
3.药物因素: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等)、磺胺类药物、解热镇痛药等药物,也可能引发过敏。
4.其他因素:花粉、尘埃、疫苗接种、虫咬等也可能与发病有关。
(二)发病机制
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被激活,产生相应的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等部位,激活补体系统,导致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炎,使其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引起出血症状,同时累及关节时出现关节炎症反应。
三、临床表现
1.皮肤症状:多数患者有皮肤紫癜,多见于下肢及臀部,对称分布,分批出现,紫癜大小不等,初为紫红色,略高出皮肤,可融合成片状瘀斑,严重时可发生中心坏死形成溃疡。
2.关节症状:关节部位疼痛、肿胀是主要表现,常见于膝、踝、肘、腕等大关节,关节症状可随皮肤紫癜出现而出现,也可在紫癜之前或之后发生,一般呈游走性、非对称性,关节肿胀多为浆液性,一般无明显红热,消退后不留关节畸形。
3.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便血等消化道症状,少数患者有血尿、蛋白尿等肾脏受累表现。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皮肤紫癜,伴有关节症状等表现。
2.实验室检查: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可呈阳性,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正常或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血小板计数正常,出血和凝血时间正常。部分患者可有尿常规异常(如血尿、蛋白尿等),粪便隐血试验可阳性。
3.病理检查:皮肤活检可见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周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等血管炎表现。
(二)鉴别诊断
1.风湿性关节炎:多累及大关节,呈游走性疼痛,常有风湿热病史,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类风湿因子阴性,皮肤无紫癜表现。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紫癜为瘀点、瘀斑,不高出皮肤,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骨髓象显示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等,一般无关节症状。
3.其他:需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相鉴别,可通过相应的自身抗体检查、肾脏活检等进行区分。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接触过敏原,积极寻找和去除致病因素,如控制感染、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和药物等。
2.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可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
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如维生素C、曲克芦丁等,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
糖皮质激素:对于关节症状明显、皮肤紫癜反复不愈或有消化道、肾脏受累的患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能减轻炎症反应。
其他:如伴有关节疼痛明显者,可适当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但需注意可能对胃肠道等的影响),肾脏受累者可根据情况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是关节型过敏性紫癜的高发人群,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不完善,使用药物时需谨慎,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明显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因为患病可能会给儿童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关节症状加重,饮食上要避免食用易过敏食物,家长要严格监督,确保患儿遵循治疗和饮食要求。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时,要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对药物治疗的影响。例如,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注意可能加重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要密切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同时,老年患者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要加强护理,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关注其营养状况,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促进身体恢复。
(三)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关节型过敏性紫癜的症状可能会有一定变化,要注意观察关节疼痛等症状与月经周期的关系。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对月经的影响,如某些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引起月经紊乱等情况,需谨慎选择药物及评估用药风险。同时,要关注女性患者的生育相关问题,在病情稳定、停药一段时间后再考虑妊娠等情况,以确保母婴安全。
七、预后与预防
(一)预后
大多数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患者预后良好,皮肤紫癜一般在数周内消退,关节症状也多在数日内缓解,少数患者可能会复发。肾脏受累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少数可发展为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甚至肾功能衰竭,但经过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逐渐恢复。
(二)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肠道寄生虫感染等,减少感染因素的影响。
2.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某些食物、药物、花粉等,在易过敏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可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4.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潜在过敏原及其他健康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