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常见口腔黏膜溃疡性损伤病症,病因包括局部创伤、免疫系统异常、营养缺乏、内分泌变化等,临床表现有症状特点及不同类型表现,诊断通过临床表现等,需与白塞病等鉴别,预防可从保持口腔清洁等入手,护理包括缓解疼痛、调整饮食、心理调节等
一、定义
口腔溃疡又称为“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病症,多见于唇内侧、舌头、舌腹、颊黏膜、前庭沟、软腭等部位,这些部位的黏膜缺乏角质化层或角化较差。溃疡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覆盖黄色假膜,周围有红晕,常伴有疼痛,影响进食、说话等日常活动。
二、病因
1.局部创伤
牙齿咬伤、刷牙时用力过猛导致口腔黏膜受损等局部创伤是常见诱因。不同年龄人群因生活方式不同,局部创伤的发生率有差异。儿童可能因玩耍时不慎咬伤口腔黏膜,成年人则可能因进食过烫、过硬食物或刷牙方法不当造成创伤。
有口腔疾病史的人群,如患有牙周炎等,牙齿周围组织病变可能增加口腔黏膜创伤风险。
2.免疫系统异常
当人体免疫系统出现问题时,容易引发口腔溃疡。例如,免疫力低下时,原本潜伏在口腔内的病毒或细菌可能活跃繁殖,导致黏膜损伤。不同性别在免疫系统调节上有一定差异,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阶段,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免疫系统,使口腔溃疡更易发生。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免疫系统功能相对较弱,相比年轻人更易受免疫系统异常影响而出现口腔溃疡。
3.营养缺乏
缺乏维生素B族(如维生素B、B等)、维生素C以及铁、锌等矿物质时,可能引发口腔溃疡。饮食不均衡的人群,如长期挑食、偏食者,更容易出现营养缺乏情况。儿童若挑食,可能导致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增加口腔溃疡发生几率;老年人若饮食结构不合理,也可能出现营养缺乏现象。
4.内分泌变化
一些女性在月经前期或月经期,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诱发口腔溃疡。怀孕期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大幅变化,也可能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不同年龄的女性,在不同生理阶段内分泌变化不同,从而影响口腔溃疡的发生频率。
三、临床表现
1.症状特点
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有明显疼痛感,尤其在进食辛辣、过咸、过酸等刺激性食物时,疼痛会加剧。不同年龄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可能因疼痛而哭闹、拒食,成年人则能更清晰地感受到疼痛对生活的影响。
溃疡一般持续1-2周可自愈,但也有部分患者溃疡反复发作,病程较长。
2.不同类型表现
轻型口腔溃疡:最为常见,溃疡较小,直径一般在2-4mm左右,数量不多,好发于非角化黏膜区域,愈合后一般不留瘢痕。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儿童和成年人都较为常见。
重型口腔溃疡:溃疡较大,直径可达10-30mm,深及黏膜下层甚至肌层,愈合后会留下瘢痕。这种类型相对少见,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出现,但相对更易在免疫力较低或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中发生。
疱疹样口腔溃疡:溃疡较小,数量较多,可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散在分布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可融合成片。疼痛较为明显,儿童患者可能因疼痛而影响进食和睡眠,成年人也会深受其扰。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方法
主要通过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例如,询问患者口腔溃疡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其他全身症状等。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可能会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维生素水平测定等,以排除其他系统性疾病导致的口腔溃疡。
2.鉴别诊断
白塞病:除了口腔溃疡外,还伴有生殖器溃疡、眼部病变、皮肤病变等。需要通过全面的检查和长期的随访来鉴别,白塞病的口腔溃疡往往复发频繁,且病情相对复杂,涉及多个系统。
创伤性溃疡:有明确的创伤史,溃疡形态与创伤因素相符合,去除创伤因素后溃疡可逐渐愈合。与口腔溃疡不同的是,创伤性溃疡有明显的局部刺激因素可寻。
恶性溃疡:多见于老年人,溃疡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基底有硬结,疼痛不明显但病程较长,不易愈合。需要通过病理检查来明确诊断,与一般的良性口腔溃疡有明显区别。
五、预防与护理
1.预防措施
保持口腔清洁:每天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可使用含氟牙膏,有助于预防口腔疾病和口腔溃疡。不同年龄人群刷牙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儿童需要家长帮助监督和指导正确刷牙;老年人若有牙齿缺失等情况,可选择合适的刷牙工具和方法。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维生素C、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儿童应养成不挑食、偏食的习惯,保证营养均衡;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消化情况合理调整饮食结构,确保营养摄入。
避免局部创伤:进食时细嚼慢咽,避免食用过烫、过硬食物;儿童玩耍时注意安全,避免咬伤口腔;老年人要小心使用假牙等口腔器具,防止造成口腔黏膜损伤。
调节免疫系统: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充足睡眠,适量运动,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不同年龄人群运动方式和运动量不同,儿童可选择适合的户外活动,老年人则可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
2.护理建议
缓解疼痛:可使用局部止痛药物,如口腔溃疡贴膜等,但需注意儿童使用时的安全性,优先选择儿童专用且温和的产品。也可以用淡盐水漱口,有一定的杀菌、缓解疼痛作用。
饮食调整:患病期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选择清淡、易咀嚼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鸡蛋羹等,减少对溃疡部位的刺激。儿童在口腔溃疡期间可能食欲不佳,家长可制作多样化的清淡美食来保证其营养摄入;老年人则要注意食物的软硬度和温度。
心理调节:口腔溃疡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心理压力,尤其是反复发作的患者。要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儿童患者可能因疼痛和不适而情绪烦躁,家长要给予安抚和心理疏导;成年人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避免因焦虑等不良情绪加重口腔溃疡的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