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化脓性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化脓性炎症,多由细菌感染引起,病变可累及中耳多部位,病因包括病原体感染和全身因素,临床表现有局部症状(耳痛、听力下降、耳流脓)和全身症状,诊断靠耳部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通畅引流、病因治疗,预防措施有增强体质、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正确擤鼻、避免污水进入中耳,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各自注意事项。
病因
1.病原体感染
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儿童由于咽鼓管短、宽且直,呈水平位,更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进而导致病原体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感染。例如,儿童在感冒后,鼻腔和咽部的炎症容易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成年人也可能因上呼吸道感染、游泳时污水进入中耳等原因引发化脓性中耳炎。
2.全身因素
一些全身性疾病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增加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风险。比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受到细菌侵袭引发感染。另外,营养不良、疲劳等情况也会使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易患化脓性中耳炎。
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耳痛: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多有剧烈耳痛,可为搏动性跳痛或刺痛,疼痛可放射至同侧头部或牙齿,婴幼儿常表现为哭闹不安、搔抓耳朵。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痛症状相对较轻,可为隐痛等。
听力下降: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都可能出现听力下降。急性者多为传导性听力下降,炎症消退后听力可大多恢复;慢性者听力下降程度不一,与中耳病变程度有关,长期的中耳炎症可能导致鼓膜穿孔、听骨链破坏等,进一步加重听力损失。
耳流脓: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后,耳内会出现流脓现象,初期脓液较稀薄,之后可变为黏稠脓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通常会有长期耳流脓的症状,脓液可为黏液性、黏脓性或脓性,有时可伴有异味。
2.全身症状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全身症状较为明显,如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畏寒、乏力等全身不适。儿童全身症状往往比成人更重,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可有低热等表现,但在急性发作时全身症状会加重。
诊断
1.耳部检查
耳镜检查:通过耳镜可观察鼓膜的情况。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早期鼓膜松弛部充血,之后鼓膜弥漫性充血、肿胀,随着病情发展,鼓膜穿孔,可见穿孔处有脓液搏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见鼓膜穿孔,穿孔边缘可充血、增厚,鼓室内有脓性分泌物或肉芽组织等。
听力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可了解听力损失的程度和性质,一般为传导性听力损失。声导抗测试可显示鼓室压力图,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早期呈负压型,鼓膜穿孔后变为负压型或平坦型。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明确致病菌,指导抗生素的选用。
治疗原则
1.控制感染
根据病原菌类型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其年龄特点和药物耐受性,选择相对安全有效的抗生素。例如,对于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中耳炎,可选用合适的头孢菌素进行治疗。
2.通畅引流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前,可使用酚甘油滴耳消炎止痛,但鼓膜穿孔后应立即停用,改为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脓液,然后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以保持外耳道引流通畅。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先使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脓液后,再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清除病灶以促进引流。
3.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引发化脓性中耳炎的原发病,如治疗鼻窦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疾病。对于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可能需要进行腺样体切除术,以改善咽鼓管功能,预防化脓性中耳炎的复发。
预防措施
1.增强体质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让儿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鼓励儿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户外活动、跑步等,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成年人也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疲劳,减少患病风险。
2.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果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时治疗,防止感染向中耳蔓延。例如,儿童感冒后要积极就医,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多饮水。
3.正确擤鼻
擤鼻时要注意方法,不要同时捏住两侧鼻孔用力擤鼻,应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出对侧鼻腔的分泌物,然后再擤另一侧。这样可以防止鼻腔分泌物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感染。
4.避免污水进入中耳
游泳时要注意保护耳朵,可佩戴耳塞,防止污水进入外耳道和中耳。潜水时也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水压变化导致中耳损伤引发感染。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由于咽鼓管解剖结构特点,更容易患化脓性中耳炎。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耳部症状,如发现儿童出现耳痛、哭闹不安、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同时,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正确擤鼻、避免呛水等,预防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生和复发。
2.老年人
老年人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且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患化脓性中耳炎时,要更加重视,及时就医治疗。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时要谨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
3.孕妇
孕妇患化脓性中耳炎时,用药需要特别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病情和胎儿的情况,如出现任何异常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同时,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力,促进疾病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