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皮肤病有哪些
常见皮肤病包括病毒性皮肤病(如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细菌性皮肤病(如脓疱疮、丹毒)、真菌性皮肤病(如足癣、体癣)、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湿疹)、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玫瑰糠疹)、皮肤附属器疾病(如痤疮、脂溢性皮炎)等,不同类型皮肤病有其各自病因、临床表现、好发人群及传播或发病特点等。
一、病毒性皮肤病
1.单纯疱疹
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可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主要引起口周等部位的感染,Ⅱ型主要与生殖器疱疹相关。临床特点为在皮肤黏膜交界处出现群集性小水疱,有自限性,但易复发。例如,初发时局部有灼热、瘙痒感,随后出现红斑,很快在红斑基础上形成针头至绿豆大小的簇集性水疱,疱液清澈,疱壁薄,易破溃糜烂,数日后干燥结痂。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更易感染,比如在集体生活环境中容易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密切接触患者而感染。
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多见于儿童。临床表现为发热,随后全身出现斑疹、丘疹、水疱及结痂,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头面部较多,四肢较少。水痘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儿童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易聚集发病。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多见于成人及老年人。表现为沿单侧神经分布的簇集性水疱,伴有明显的神经痛。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患带状疱疹后发生后遗神经痛的风险较高,而儿童时期患过水痘后,病毒潜伏在神经节内,成年后可能因免疫力降低等因素导致病毒再激活引发带状疱疹。
二、细菌性皮肤病
1.脓疱疮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分为大疱性和非大疱性两种。多见于儿童,好发于暴露部位,如面部、四肢。表现为红斑基础上出现脓疱,疱壁薄,易破溃形成蜜黄色结痂。具有接触传染性,儿童在卫生条件较差、皮肤有破损时容易感染,比如在幼儿园中,儿童之间通过直接接触被污染的玩具、衣物等就可能传播脓疱疮。
2.丹毒
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境界清楚,常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老年人由于下肢循环相对较差,皮肤容易出现微小破损,且免疫力可能有所下降,较易患丹毒;儿童也可发病,但相对较少见,发病时多与皮肤有轻度外伤等因素有关。
三、真菌性皮肤病
1.足癣
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俗称“脚气”。分为水疱型、间擦糜烂型和鳞屑角化型。夏季多见,儿童也可患病,尤其在集体宿舍等环境中,由于脚部多汗、不透气,容易滋生真菌。水疱型表现为足底或趾间出现深在性水疱,瘙痒明显;间擦糜烂型多见于趾间,皮肤浸渍发白,去除白皮后基底鲜红,有渗液;鳞屑角化型表现为足底、足缘、足跟部皮肤角质增厚、粗糙、脱屑,冬季易发生皲裂。
2.体癣
除头皮、毛发、掌跖和甲以外的平滑皮肤上的皮肤癣菌感染。表现为环形或多环形红斑,边缘隆起,中心有自愈倾向,伴有脱屑和瘙痒。儿童和成人均可发病,儿童可能因与宠物密切接触等而感染,比如接触感染了皮肤癣菌的宠物后,皮肤接触部位容易发生体癣。
四、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1.接触性皮炎
是皮肤或黏膜接触某些外界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可分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例如,接触某些化妆品、金属饰品(如镍过敏)、植物(如漆树)等后发病。表现为接触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严重时可出现糜烂、渗出,有瘙痒或灼痛。儿童由于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接触一些刺激性较强或致敏性物质后更易发病,比如儿童皮肤接触新换的纸尿裤材质等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
2.湿疹
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急性期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伴有渗出;亚急性期以鳞屑、结痂为主;慢性期表现为皮肤肥厚、粗糙、苔藓样变。儿童湿疹较为常见,与遗传、环境、过敏等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婴儿湿疹可能与婴儿对牛奶、鸡蛋等食物过敏,或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有关,且儿童皮肤娇嫩,对外界刺激更敏感,容易诱发湿疹。
五、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1.银屑病
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可局限或广泛分布。根据临床特点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和红皮病型,其中寻常型最常见。儿童银屑病相对较少见,但也有发病,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感染(如链球菌感染)等有关,儿童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且在治疗上需更谨慎考虑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2.玫瑰糠疹
是一种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表现为椭圆形玫瑰色斑疹,上覆糠状鳞屑,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多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多见于青少年,儿童也可发病,病程有自限性,一般6-8周可自愈,但也有少数患者病程较长。
六、皮肤附属器疾病
1.痤疮
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与雄激素水平升高、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等因素有关。多见于青少年,儿童也可能发病,好发于面部、胸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多形性皮损。儿童痤疮的发生可能与内分泌因素、饮食(如高糖、高脂饮食)、遗传等有关,需要注意避免不当的饮食和护肤方式加重病情。
2.脂溢性皮炎
是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头皮、面部、胸背部等皮脂腺丰富区,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油腻性鳞屑,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婴儿脂溢性皮炎多在出生后2-10周发病,表现为头皮、面部、眉间等部位的油腻性红斑和鳞屑;成人脂溢性皮炎则与皮脂分泌增多、马拉色菌感染等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发病时需注意与婴儿湿疹等疾病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