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腰疼痛是怎么回事
下腰疼痛常见原因包括肌肉骨骼问题(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小关节紊乱等)、脊柱病变(如腰椎退行性变、强直性脊柱炎等)、内脏疾病牵涉痛(如泌尿系统、妇科疾病等);风险因素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久坐久站、缺乏运动、不良姿势等)、病史因素;评估与诊断需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影像学、实验室检查);预防与应对建议包括保持良好姿势、适度运动、避免腰部过度劳累、注意腰部保暖,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常见原因
1.肌肉骨骼问题
腰肌劳损:长期弯腰工作、久坐等不良姿势可导致腰肌劳损。例如,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群,腰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发劳损,进而出现下腰疼痛。从解剖学角度看,腰部肌肉反复受到牵拉,会引起肌肉纤维的损伤、出血,逐渐形成瘢痕组织,导致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退变等因素,腰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可引起下腰疼痛,常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研究表明,腰椎间盘退变是一个渐进过程,20-30岁人群中已有部分出现椎间盘退变迹象,40岁左右约8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退变,在此基础上易发生椎间盘突出引发下腰疼痛。
腰椎小关节紊乱:腰部突然扭转、姿势不当等可导致腰椎小关节错位或滑膜嵌顿,引起下腰疼痛,疼痛较为剧烈,活动受限明显。比如突然转身搬重物时,可能引发腰椎小关节紊乱。
2.脊柱病变
腰椎退行性变:包括腰椎骨质增生等,随着年龄增加,腰椎椎体边缘出现骨质增生,刺激周围组织引起下腰疼痛。50岁以上人群中,约90%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退行性变表现,随着年龄进一步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
强直性脊柱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早期可出现下腰疼痛,尤其在早晨起床时明显,活动后可缓解。该病好发于16-30岁的男性,有家族遗传倾向,其发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密切相关,约9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阳性。
3.内脏疾病牵涉痛
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盂肾炎、输尿管结石等,可引起下腰疼痛。肾盂肾炎除了下腰疼痛外,还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输尿管结石引起的下腰疼痛多较为剧烈,呈绞痛性质,可向会阴部放射,同时可能伴有血尿。
妇科疾病:女性的盆腔炎、附件炎等妇科疾病也可引起下腰疼痛,常伴有下腹部坠胀、白带异常等表现。尤其是慢性盆腔炎,病程较长,下腰疼痛可时轻时重,在劳累、月经前后等情况时加重。
二、风险因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脊柱等组织发生退变的概率增加,如老年人腰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等情况较为常见,从而增加下腰疼痛的发生风险。
2.性别因素:在某些疾病中,性别有一定影响,如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男性;而在一些劳损性疾病中,长期重体力劳动的男性可能因腰部过度劳累更易出现下腰疼痛,但女性在怀孕、更年期等特殊时期也可能因身体生理变化出现下腰疼痛。
3.生活方式
长期久坐或久站:办公室职员、司机等人群,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腰部肌肉得不到充分活动,易引发腰肌劳损等问题导致下腰疼痛。
缺乏运动:长期不运动使腰部肌肉力量减弱,对腰椎的支撑和保护作用降低,增加下腰疼痛发生风险。
不良姿势:如弯腰驼背、坐姿歪斜等,会改变腰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加重腰椎负担,引发下腰疼痛。
4.病史因素:有腰部外伤史者,如曾经腰部扭伤、骨折等,在恢复后可能因腰部组织的慢性损伤等情况出现下腰疼痛;有腰椎疾病家族史者,患相关腰椎疾病导致下腰疼痛的概率相对较高。
三、评估与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下腰疼痛的起始时间、疼痛性质(如刺痛、胀痛、绞痛等)、加重及缓解因素、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下肢放射痛、大小便异常等)、既往腰部疾病史、外伤史、家族史等。
2.体格检查:包括腰部的视诊(观察腰部外形、有无畸形等)、触诊(触摸腰部肌肉有无压痛、腰椎棘突有无异常等)、动诊(检查腰部活动范围,如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活动情况)、量诊(测量下肢长度、腰部周径等)。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直腿抬高试验常呈阳性。
3.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观察腰椎的骨质结构,如有无骨质增生、腰椎滑脱等情况,是初步评估腰椎病变的常用方法。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腰椎间盘、椎管等结构,对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有重要价值。
MRI检查: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更好地显示椎间盘、脊髓、神经根等情况,对于早期诊断椎间盘病变、脊髓病变等有优势。
实验室检查:如怀疑强直性脊柱炎,可检查HLA-B27等指标;怀疑感染性疾病引起的下腰疼痛,可进行血常规、炎症指标等检查。
四、预防与应对建议
1.保持良好姿势:无论是站立、坐姿还是行走,都应保持正确姿势,避免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例如,坐姿时应保持腰部挺直,臀部尽量靠在椅背上,膝关节与髋关节保持同一高度。
2.适度运动:进行适合的腰部锻炼,如小燕飞、五点支撑等,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维持腰椎的稳定性。一般每周可进行3-5次腰部锻炼,每次15-20分钟。但对于有急性下腰疼痛发作的人群,应在疼痛缓解后再逐步开始运动。
3.避免腰部过度劳累:避免长时间久坐、久站或重体力劳动,定时改变姿势,进行腰部放松活动。如久坐1小时左右,应起身活动5-10分钟,做一些腰部伸展动作。
4.注意腰部保暖:寒冷刺激可引起腰部肌肉痉挛,加重下腰疼痛。在寒冷季节或空调房间,应注意腰部保暖,可佩戴护腰等。
5.对于特殊人群
孕妇:随着孕期进展,腹部重量增加,腰部负担加重,易出现下腰疼痛。孕妇应注意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合的孕期腰部锻炼,如散步等轻度运动,睡觉时可采取侧卧位并在膝盖间夹枕头以减轻腰部压力。
老年人:老年人应注意避免突然扭转腰部等动作,防止腰椎小关节紊乱等情况发生。日常活动中可使用手杖等辅助工具减轻腰部负担,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腰椎等部位的健康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