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积水是什么意思
双肾积水是两侧肾脏尿液积聚、肾盂和肾盏扩张的病理状态,常见病因有尿路梗阻性疾病(包括先天性因素如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后天性因素如泌尿系统结石、肿瘤)和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表现有腰部不适、肾功能异常、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方法包括超声检查、CT检查、磁共振尿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及肾功能、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为解除梗阻(手术或引流)、保护肾功能、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一、常见病因
1.尿路梗阻性疾病
先天性因素:如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这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输尿管与肾盂连接部位的发育异常有关,导致尿液从肾脏排出时受阻,引发双肾积水。对于儿童患者,先天性因素导致的双肾积水需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因为长期的双肾积水可能影响肾功能,进而影响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
后天性因素:泌尿系统结石是常见的后天性尿路梗阻原因,结石可位于输尿管、肾盂等部位,阻塞尿液流通。例如,输尿管结石可因结石的大小、位置不同,对尿液排出的阻碍程度不同,从而引起双肾积水。在成年人中,泌尿系统结石导致的双肾积水较为多见,其形成与个人的饮食、代谢等多种因素有关。长期摄入高钙、高草酸等食物可能增加结石形成风险。
肿瘤:肾脏、输尿管或膀胱的肿瘤都可能引起尿路梗阻,导致双肾积水。比如,肾盂肿瘤可逐渐增大,阻塞肾盂出口,使尿液无法正常排出;输尿管肿瘤也会造成输尿管管腔狭窄或堵塞,影响尿液输送,进而引发双肾积水。肿瘤导致的双肾积水在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需要通过相关检查明确肿瘤性质并进行相应治疗。
2.神经源性膀胱: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如脊髓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导致膀胱功能障碍,尿液不能正常从膀胱排出,引起尿液反流至输尿管,进而影响肾脏,导致双肾积水。这种情况在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例如糖尿病患者若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出现神经病变,影响膀胱的排尿功能,从而引发双肾积水。对于神经源性膀胱导致双肾积水的患者,需要综合治疗神经系统原发病以及处理肾积水问题,同时要注意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二、临床表现
1.腰部不适:患者可能会感到双侧腰部胀痛或隐痛,疼痛程度因积水程度和个体耐受程度而异。轻度双肾积水时,疼痛可能不明显;随着积水加重,疼痛可能逐渐加剧。例如,当双肾积水较为严重时,患者腰部的胀痛感会比较明显,可能影响日常活动。
2.肾功能异常:早期双肾积水可能对肾功能影响不大,但长期严重的双肾积水会导致肾功能逐渐受损,出现血肌酐升高等表现。对于儿童患者,长期双肾积水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情况;对于成年人,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因为肾功能受损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内环境稳定。
3.泌尿系统感染:由于尿液积聚,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时可伴有发热。比如,双肾积水患者若合并泌尿系统感染,可能会反复出现泌尿系统刺激症状,且发热可能持续不退,需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以及处理肾积水问题。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双肾积水筛查的首选方法,可清晰显示肾脏的大小、形态以及肾盂肾盏扩张情况,还能初步判断积水的程度。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双肾的肾盂前后径等指标,一般肾盂前后径大于1厘米可考虑有轻度积水,大于2厘米则提示中度以上积水等。对于儿童患者,超声检查相对无创,可多次重复进行,便于动态观察双肾积水的变化情况。
CT检查:能更精确地显示泌尿系统的结构,明确梗阻的部位和原因。例如,通过CT平扫和增强扫描,可以清晰看到输尿管是否有结石、肿瘤等病变导致的梗阻情况。对于一些复杂的双肾积水病例,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对尿路梗阻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尤其适用于肾功能不全、造影剂过敏等不适合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MRU可以三维重建泌尿系统图像,直观显示双肾积水以及尿路梗阻的部位和形态。
2.实验室检查:包括肾功能检查(如血肌酐、尿素氮等)、尿常规检查等。肾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肾脏的功能状态,尿常规检查可了解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例如,若尿常规中发现大量白细胞,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感染,结合双肾积水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明确感染与肾积水的关系并进行相应处理。
四、治疗原则
1.解除梗阻
手术治疗:根据梗阻的病因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果是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引起的双肾积水,可采用肾盂成形术;对于输尿管结石导致的梗阻,可根据结石的情况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或开放手术取石等方法;如果是肿瘤引起的梗阻,则需要进行肿瘤切除手术等。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尿路的通畅性,缓解双肾积水。对于儿童患者,手术需要更加精细,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对肾脏功能影响较小且能有效解除梗阻的手术方式。
引流治疗:当患者情况不适合立即进行手术时,可采用引流的方法,如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暂时引流肾脏内的尿液,缓解肾积水,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例如,对于一些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复杂手术时,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可以作为一种过渡性的治疗措施,待患者身体状况改善后再考虑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2.保护肾功能:在治疗双肾积水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肾功能。对于已经出现肾功能受损的患者,需要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同时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当患者血肌酐升高时,在选择检查或治疗手段时要考虑对肾功能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肾功能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和治疗措施。
3.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积极预防和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一旦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患者的个人卫生,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路的作用,预防感染的发生和复发。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