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变性膝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退变性膝关节炎的治疗包括非药物、药物和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有运动疗法(低强度有氧运动、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物理治疗(热敷、冷敷、电疗)、辅助器具使用(拐杖或助行器、膝关节支具);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注意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和软骨保护剂(起效慢);手术治疗有关节镜手术(适用于特定情况,术后需康复训练)、截骨术(适用于力线异常者,术后注意康复等)、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适用于严重病变保守无效者,术后需多方面管理)。
一、非药物治疗
1.运动疗法
低强度有氧运动:对于退变性膝关节炎患者,适合进行如游泳、平地慢走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游泳时膝关节几乎不受体重负荷,能在较大范围内活动关节,增强肌肉力量且减少关节损伤风险;平地慢走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度和肌肉力量,但要注意控制行走的速度和距离,避免加重膝关节负担。不同年龄的患者运动强度需有所调整,一般来说,年轻人可适当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老年人则要适度,以运动后不出现明显疼痛加重为度。对于有肥胖病史的患者,运动有助于减轻体重,从而降低膝关节的负重,缓解病情。
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力量训练对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可进行坐位抬腿训练,患者坐在椅子上,伸直腿部,将腿缓慢抬起,保持一定时间后放下,重复进行;还可进行靠墙静蹲训练,患者背部靠墙,屈膝呈半蹲姿势,保持一定时间。不同性别患者在训练时强度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一般每周可进行3-5次训练,每次训练根据自身耐受情况安排组数和每组的次数。
2.物理治疗
热敷:通过热传递可促进膝关节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患者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老年患者,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要注意避免烫伤;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由于可能存在神经病变,对温度感知不准确,更要谨慎使用热敷,防止烫伤后不易察觉导致感染等严重后果。
冷敷:在急性炎症期,如膝关节出现明显肿胀、疼痛时,可进行冷敷。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后敷在膝关节上,每次冷敷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可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但对于有血液循环障碍病史的患者要慎用,防止加重血液循环不良的情况。
电疗:包括低频电刺激、中频电疗等。低频电刺激可通过刺激神经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中频电疗能改善组织的营养代谢,减轻炎症。不同的电疗方法有不同的参数设置,需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操作,年龄较小的患者由于身体各方面发育未成熟,一般不建议首先采用电疗等有一定刺激的物理治疗方法。
3.辅助器具使用
拐杖或助行器:对于膝关节疼痛较严重、行走困难的患者,可使用拐杖或助行器来减轻膝关节的负重。拐杖有单拐、双拐等不同类型,助行器也有多种款式。使用时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确保安全。老年人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平衡,防止摔倒;有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使用时更要小心,避免因支撑不稳导致骨折等意外情况。
膝关节支具: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膝关节支具,如膝关节固定支具或膝关节助行器等。膝关节固定支具可限制膝关节的过度活动,起到稳定关节、减轻疼痛的作用;膝关节助行器除了有支撑作用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行走。对于有膝关节不稳定病史的患者,膝关节支具的使用能更好地保护膝关节;但佩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导致膝关节周围肌肉萎缩。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如[具体非甾体抗炎药1]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但要注意其可能存在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谨慎,可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来降低风险。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使用时要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2.软骨保护剂:常见的如氨基葡萄糖等,它可以参与软骨细胞内蛋白多糖的合成,刺激软骨细胞产生有正常多聚体结构的蛋白多糖,提高软骨细胞的修复能力。对于有退变性膝关节炎且软骨已有一定损伤的患者可使用,但其起效相对较慢,一般需要连续服用数周甚至数月才能看到较好的效果。
三、手术治疗
1.关节镜手术
适应证:适用于膝关节内有游离体、半月板损伤或滑膜病变等情况的退变性膝关节炎患者。通过关节镜可以清晰地观察膝关节内部结构,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清理关节内的游离体、修整损伤的半月板、切除病变的滑膜等。对于年轻患者,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恢复相对较快;但对于老年患者,要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等因素,评估手术的耐受性。
术后康复:术后需要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包括膝关节的屈伸活动、肌肉力量训练等。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因训练强度过大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截骨术
适应证:主要适用于膝关节内侧或外侧间室病变为主,且存在明显力线异常的退变性膝关节炎患者。通过截骨来矫正膝关节的力线,从而减轻病变间室的负荷,缓解疼痛。对于年龄相对较轻、病变局限的患者较为适用,但要考虑患者的骨骼质量等因素。老年人如果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截骨术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谨慎评估。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康复,包括卧床休息、患肢的制动和逐渐的功能锻炼等。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和康复。
3.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适应证:适用于膝关节病变严重、疼痛剧烈、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退变性膝关节炎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身体状况相对较好的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但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假体松动等。对于有严重心肺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手术。
术后管理:术后需要进行严格的抗感染治疗、康复训练以及定期的随访观察。康复训练包括膝关节的屈伸功能训练、步态训练等,要按照康复计划逐步进行。对于老年患者,术后要特别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可采取早期活动、使用抗凝药物等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