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尿
血尿是尿液中红细胞异常增多的现象,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常见病因有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小球疾病、结石、肿瘤、感染)和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需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处理原则是针对病因治疗和一般处理,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患者需注意休息、多饮水等。
一、血尿的定义
血尿是指尿液中红细胞数量异常增多的现象。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红细胞数量极少,每高倍视野下红细胞数一般少于3个。当尿液离心沉淀后,镜检每高倍视野红细胞数超过3个,即可判定为血尿。
二、血尿的分类
(一)肉眼血尿
1.表现:尿液外观呈血色、洗肉水样等明显红色。肉眼血尿的出现通常意味着尿液中红细胞数量较多,每升尿液中含血量超过1毫升即可出现肉眼血尿。
2.影响因素: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出现肉眼血尿的常见病因有所差异,儿童出现肉眼血尿可能与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肾小球肾炎等有关;生活方式上,大量剧烈运动后可能出现一过性肉眼血尿,这是因为运动导致肾脏轻微损伤等;病史方面,有泌尿系统结石病史的人群,肉眼血尿可能与结石活动损伤尿路黏膜有关。
(二)镜下血尿
1.表现:需通过显微镜检查才能发现尿液中红细胞增多,每高倍视野红细胞数在3个以上,但肉眼观察尿液外观无明显异常。
2.影响因素:年龄上,老年人出现镜下血尿要警惕泌尿系统肿瘤等疾病;生活方式中,长期服用某些可能影响肾脏功能或导致出血的药物,可能引起镜下血尿;病史方面,有肾脏基础疾病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镜下血尿反复情况。
三、血尿的常见病因
(一)泌尿系统疾病
1.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常因链球菌感染等诱发,除血尿外,还可伴有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慢性肾小球肾炎则多见于中青年,病情迁延,血尿常为间断性出现。
2.泌尿系统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会损伤尿路黏膜,导致出血从而引起血尿,这种血尿常伴有肾绞痛等症状,不同部位的结石疼痛特点有所不同,如肾结石可表现为腰部绞痛,输尿管结石可出现下腹部放射痛等。
3.泌尿系统肿瘤:如肾癌、膀胱癌等。多见于中老年人,肾癌常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可伴有腹部肿块;膀胱癌也多为无痛性血尿,有时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4.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细菌感染引起尿路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导致血尿,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不同部位的感染症状略有差异,肾盂肾炎除血尿外还可能有发热、腰痛等表现。
(二)全身性疾病
1.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引起血尿;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同时白血病细胞浸润等也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出现血尿。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可累及肾脏等多个脏器,当累及肾脏时可出现血尿,同时还伴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等多系统受累的表现。
四、血尿的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情况(如血尿是突发还是逐渐出现、是否伴有其他症状等)、既往病史(有无泌尿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等病史)、用药史(有无服用可能导致血尿的药物,如抗凝剂等)、家族史(有无遗传性泌尿系统疾病家族史)等。
(二)体格检查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泌尿系统检查(如肾脏叩诊、输尿管压痛检查等)、全身其他系统检查(如皮肤紫癜检查等,以排查全身性疾病)。
(三)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除了显微镜检查红细胞外,还可进行尿液红细胞形态分析,若为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形态多异常;进行尿蛋白检测等,协助判断是否存在肾小球疾病等。
2.血液检查:如血常规检查可了解血小板数量等情况,协助排查血液系统疾病;进行自身抗体检测等,协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初步了解泌尿系统的形态、结构,如是否存在结石、肿瘤、先天性畸形等情况,超声检查无创、简便,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2.CT检查:对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等,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部位的病变或微小病变的诊断更具优势。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如对泌尿系统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评估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对于一些肾功能不全等不适合进行增强CT检查的患者可考虑MRI检查。
五、血尿的处理原则
(一)针对病因治疗
1.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疾病:根据具体的肾小球肾炎类型进行相应治疗,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包括休息、低盐饮食等,有感染灶时需使用抗生素;慢性肾小球肾炎则需长期进行延缓肾功能进展等治疗,如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等。
泌尿系统结石:对于较小的结石可通过多饮水、适当运动等促进结石排出,也可采用药物辅助排石等方法;对于较大的结石或药物治疗无效的结石,可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取石等治疗方式。
泌尿系统肿瘤:肾癌、膀胱癌等多采用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术后的辅助治疗(如放疗、化疗等);对于早期发现的肿瘤,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泌尿系统感染: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经过规范的抗感染治疗后,血尿等症状可逐渐缓解。
2.全身性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采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白血病则需根据具体的白血病类型进行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综合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多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方法,以控制病情进展,从而改善血尿等症状。
(二)一般处理
患者在出现血尿期间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要多饮水,增加尿量,以冲洗尿路,减少血尿对尿路的刺激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出现血尿时,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的泌尿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老年人出现血尿时,要警惕泌尿系统肿瘤等严重疾病的可能,需及时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