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口腔粘膜病
口腔粘膜病是口腔粘膜及软组织各类疾病总称,涵盖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藓、天疱疮等常见类型,发病与局部创伤、感染及全身免疫、营养、内分泌、系统性疾病等因素相关,诊断需病史采集、口腔检查、实验室及组织病理检查,预防要保持口腔卫生、均衡饮食、避免不良刺激,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口腔粘膜病的常见类型及特点
口腔溃疡:较为常见,表现为口腔粘膜上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有疼痛不适。其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营养不良、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等。例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的特点,发作时溃疡灼痛明显,好发于唇、颊、舌等部位,一般1-2周可自愈,但容易复发。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口腔粘膜病,病损表现为白色条纹、丘疹、斑块等多种形式,可发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患者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或有粗糙、木涩、烧灼感,遇辛辣、热、酸、咸味刺激时,局部敏感灼痛。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精神因素等有关。
天疱疮:是一组严重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口腔粘膜病,口腔粘膜损害表现为起疱,疱壁薄易破,形成糜烂面,疼痛明显。天疱疮的发生是由于机体产生了针对表皮细胞间粘连物质的自身抗体,导致表皮细胞间连接松弛、棘层松解而形成水疱。
口腔粘膜病的发病原因
局部因素
创伤:如刷牙时用力不当、牙齿残根残冠的刺激、佩戴不合适的义齿等,长期的机械性刺激可引起口腔粘膜损伤,进而引发炎症等病变。例如,牙齿残根残冠边缘锐利,长期摩擦颊粘膜,可导致局部粘膜溃疡,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更严重的病变。
感染: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均可引起口腔粘膜病。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引起口腔单纯疱疹,表现为口腔粘膜上成簇的小水疱;白色念珠菌感染可引起口腔念珠菌病,常见于婴幼儿、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的人群,表现为口腔粘膜出现白色假膜等。
全身因素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是许多口腔粘膜病的发病关键。如天疱疮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口腔粘膜的正常结构成分,导致病变发生。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更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口腔粘膜感染和病变。
营养因素:维生素缺乏可引起口腔粘膜病,例如维生素B2缺乏可导致口角炎、唇炎等;维生素C缺乏可引起牙龈出血、口腔粘膜出血等;叶酸、铁等缺乏可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相关的口腔表现等。
内分泌因素:内分泌紊乱可影响口腔粘膜健康。例如,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导致口腔粘膜出现一些变化,如妊娠期龈炎,与妊娠期女性体内孕激素水平升高有关,表现为牙龈红肿、易出血等。
系统性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可伴发口腔粘膜病变。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口腔内的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真菌生长繁殖,容易发生口腔念珠菌病、牙周炎等;银屑病患者可伴有口腔粘膜的红斑、丘疹等病变。
口腔粘膜病的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部位、发展过程、伴随症状、既往病史、家族史、用药史等。例如,询问口腔溃疡患者溃疡发作的频率、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是否有诱因等;询问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病损出现的时间、是否有家族中类似疾病患者等。
口腔检查:通过视诊、触诊等方法检查口腔粘膜的病变情况,包括病变的部位、形态、颜色、大小、质地等。例如,检查天疱疮患者口腔粘膜是否有水疱、糜烂面,水疱的大小、疱壁的情况等;检查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病损处是否有白色条纹、丘疹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怀疑感染性口腔粘膜病,可进行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包括涂片镜检、培养等;对于自身免疫性口腔粘膜病,可检测自身抗体,如天疱疮患者可检测抗棘细胞间抗体等;对于全身性疾病相关的口腔粘膜病,可进行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等检查,以协助诊断。
组织病理检查:对于一些病因不明或需要明确病变性质的口腔粘膜病,组织病理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通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从而明确病变的性质,如判断口腔粘膜病是良性还是恶性等。
口腔粘膜病的预防及注意事项
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使用牙线等清洁工具,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食物残渣等对口腔粘膜的刺激。例如,选择软毛牙刷,采用正确的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可有效清除口腔内的污垢,预防口腔粘膜病的发生。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瘦肉、蛋类、奶制品等,避免挑食、偏食,以维持口腔粘膜的正常代谢和健康。例如,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橙子、柠檬等水果,可增强口腔粘膜的抵抗力;多吃富含维生素B族的谷类食物,有助于预防口角炎等疾病。
避免不良刺激:避免食用过烫、过辣、过酸等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口腔粘膜的损伤;避免长期咀嚼槟榔,因为槟榔纤维粗糙,长期刺激口腔粘膜可导致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等病变;避免吸烟、酗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可对口腔粘膜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口腔粘膜病的发生风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口腔粘膜较为娇嫩,容易受到损伤和感染。家长应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监督儿童刷牙、避免给儿童食用过硬、过烫的食物等。同时,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应保证营养均衡,及时添加辅食,预防因营养缺乏引起的口腔粘膜病。例如,婴幼儿期注意合理喂养,避免乳头、奶嘴等对口腔粘膜的过度摩擦;学龄前儿童应开始学习正确刷牙方法,家长可给予指导和帮助。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口腔粘膜容易出现敏感等情况。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处理口腔问题。避免自行服用药物,如有口腔疾病需要治疗,应告知医生妊娠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安全的治疗。例如,妊娠期龈炎患者应加强口腔清洁,必要时在妊娠期相对稳定的时期进行适当的牙周治疗,但要避免在妊娠早期和晚期进行复杂的口腔治疗,以防引起早产等不良后果。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口腔卫生状况不佳、牙齿缺失等问题,容易发生口腔粘膜病。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及时修复缺失牙齿,保持口腔功能和健康。同时,老年人可能患有多种全身性疾病,在用药时应注意药物对口腔粘膜的影响,如有口腔不适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例如,老年人使用某些降压药、降糖药等可能会引起口腔粘膜的不良反应,如口干等,此时应注意保持口腔湿润,必要时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