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神经性膀胱炎
神经性膀胱炎是因神经系统病变致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的疾病,病因有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系统病变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有排尿异常和上尿路损害等,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治疗包括针对原发病、膀胱功能训练、导尿等对症处理和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男性患者各有注意事项。
一、定义
神经性膀胱炎是因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神经系统的病变可影响膀胱的感觉、运动神经支配,从而引起排尿异常等一系列症状。例如,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系统疾病都可能引发神经性膀胱炎。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神经系统病变相关
脊髓损伤:外伤等因素导致脊髓损伤时,会影响脊髓对膀胱的神经调控。脊髓是连接大脑和膀胱的重要神经通路,损伤后可能使膀胱的排尿反射弧受损,导致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功能失调。不同节段的脊髓损伤对膀胱功能的影响有所不同,如胸髓以上的脊髓损伤可能导致反射性膀胱,而胸髓以下的损伤可能引起自主性膀胱等不同类型的神经性膀胱炎表现。
多发性硬化症:这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会破坏神经髓鞘,影响神经传导。当累及控制膀胱的神经时,就会出现膀胱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系统错误攻击神经髓鞘有关,随着病情进展,神经传导逐渐受阻,进而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
2.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帕金森病患者由于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可能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包括膀胱的神经调控。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高血糖状态长期损伤神经,当累及支配膀胱的神经时,会导致膀胱感觉减退、逼尿肌收缩无力等,引发神经性膀胱炎。
三、临床表现
1.排尿异常
尿频、尿急:患者可能频繁产生尿意,且难以控制排尿,出现尿急症状。这是因为膀胱感觉神经受损后,对膀胱充盈的感觉异常敏感,较小的膀胱容量变化就会触发排尿反射。例如,脊髓损伤患者可能在膀胱尚未完全充盈时就出现强烈的排尿冲动,导致尿频、尿急。
排尿困难、尿潴留:部分患者会出现排尿费力,尿液排出不畅,严重时可发生尿潴留,即膀胱内大量尿液无法排出。这是由于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或尿道括约肌痉挛等原因导致。比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引起的神经性膀胱炎患者,可能因逼尿肌收缩功能减退而出现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
2.其他症状:长期的神经性膀胱炎还可能导致上尿路损害,如肾积水等,患者可能出现腰痛等症状。这是因为膀胱内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尿液反流至肾脏,逐渐引起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神经系统疾病史,包括是否有脊髓损伤、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等病史。了解症状出现的时间、发展过程等。例如,询问脊髓损伤患者受伤的时间、具体情况,以及之后膀胱功能异常的出现时间等。
了解患者的排尿症状出现的细节,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的发生频率、严重程度等。
2.体格检查
进行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患者的感觉、运动功能等,尤其是与膀胱控制相关的神经支配区域。检查下肢的感觉、肌力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受损的体征。
进行泌尿系统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了解肾脏情况,检查膀胱区是否有膨隆等尿潴留表现。
3.辅助检查
尿流动力学检查:这是诊断神经性膀胱炎的重要方法。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评估膀胱的压力、容量、顺应性以及尿道的阻力等情况。例如,可测定膀胱充盈期和排尿期的压力变化,判断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功能状态。通过尿流率测定可以了解尿液排出的速度和流量等情况。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可观察膀胱的形态、容量以及是否存在肾积水等情况;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神经系统的结构,帮助发现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病变,如脊髓病变、脑部病变等,有助于明确神经性膀胱炎的病因。
五、治疗原则
1.针对原发病治疗:如果神经性膀胱炎是由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如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对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导致的神经性膀胱炎,要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延缓神经病变的进展,从而可能改善膀胱功能。
2.膀胱功能训练:包括定时排尿、盆底肌训练等。定时排尿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排尿习惯,逐渐恢复膀胱的正常容量和排空功能。盆底肌训练可以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有助于改善膀胱和尿道的控制功能。例如,指导患者进行缩肛运动等盆底肌训练,每天进行一定次数的练习。
3.导尿等对症处理:对于存在尿潴留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导尿来引流尿液,缓解膀胱压力。但要注意避免反复导尿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对于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要加强护理,保持尿道口清洁,定期更换导尿管等。
4.药物治疗:根据具体情况使用药物,如使用M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来缓解尿频、尿急等症状,但具体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由医生决定,且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同时,要警惕低龄儿童避免使用不适当的药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神经性膀胱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要特别注意。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更加谨慎。例如,在进行检查时要考虑儿童的配合程度和耐受性;在治疗方面,要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适当的膀胱功能训练等,且要密切观察治疗过程中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要注意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因为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的后果可能相对更严重。
2.老年患者:老年神经性膀胱炎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多种基础疾病。在诊断时要综合考虑其全身情况,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共存的情况。治疗时要更加注重整体健康状况的评估,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权衡利弊,例如,对于老年患者的导尿等操作要更加轻柔,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损伤。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为排尿异常等问题可能对其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需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支持。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发生神经性膀胱炎时,由于其解剖生理特点,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同时,在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等时要考虑女性的生理特点,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例如,指导女性患者正确的会阴部清洁方法等。
4.男性患者:男性患者的神经性膀胱炎可能与前列腺等泌尿系统结构的关系不同。在诊断和治疗时要考虑到这些差异。例如,在评估排尿困难等症状时,要与前列腺疾病等相鉴别。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男性患者的特殊心理和生活需求,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