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化脓是怎么回事
扁桃体炎化脓是扁桃体受细菌等病原体侵袭引发炎症且局部出现脓性分泌物的情况,由病原体感染(细菌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病毒继发细菌感染)和机体抵抗力下降(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病史等因素)引发,有局部(咽痛、扁桃体红肿、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全身(发热、乏力、头痛)症状,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咽拭子培养)诊断,治疗遵循一般治疗(休息、饮食)、抗感染治疗(选敏感抗生素足疗程)、对症治疗(退热、缓解咽痛)原则,儿童、老年、孕妇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扁桃体炎化脓的定义
扁桃体炎化脓是指扁桃体发生炎症时,出现脓性分泌物的情况。扁桃体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位于咽喉部位,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侵袭时,会引发炎症反应,若炎症进一步发展,局部可能出现化脓现象,常见的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
二、引发扁桃体炎化脓的原因
1.病原体感染
细菌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引起扁桃体炎化脓较为常见的细菌。这类细菌具有较强的侵袭力,可在扁桃体隐窝内大量繁殖,导致局部出现炎症反应,进而引发化脓。例如,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密集场所,儿童之间相互接触容易传播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从而增加儿童扁桃体炎化脓的发生风险。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先引起扁桃体炎症,后续继发细菌感染导致化脓。如EB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使扁桃体局部抵抗力下降,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更容易在病毒感染基础上发生细菌继发感染引发化脓性扁桃体炎。
2.机体抵抗力下降
年龄因素: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尤其是3-15岁的儿童,扁桃体处于活跃的免疫状态,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而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也会下降,同样容易发生扁桃体炎化脓。例如,学龄前儿童在季节交替时,气温变化较大,若未能及时增减衣物,容易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引发扁桃体炎化脓。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病原体的几率。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等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比如,一些挑食的儿童,营养摄入不均衡,导致身体抵抗力较弱,容易患上扁桃体炎化脓。长期处于压力较大环境中的人群,如备考学生,也可能因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抵抗力下降而引发该病。
基础病史: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炎等,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和代谢功能,使扁桃体炎化脓的发生风险增加。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容易滋生细菌,扁桃体部位也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化脓。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处于异常状态,在受到病原体侵袭时,更容易出现扁桃体炎症加重并化脓的情况。
三、扁桃体炎化脓的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咽痛:患者会感到明显的咽喉疼痛,吞咽时疼痛加剧,严重者甚至不敢吞咽口水。儿童可能会表现出烦躁、哭闹不安,因为吞咽疼痛会影响其进食。例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可能会拒绝进食固体食物,只愿意喝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扁桃体红肿:扁桃体明显充血、肿大,表面可见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有时脓性分泌物会融合成膜状。在检查时可以清晰看到扁桃体上有较为明显的脓性渗出物。
颈部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尤其是下颌角处的淋巴结。这是因为扁桃体炎症通过淋巴系统扩散,导致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肿大。
2.全身症状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以上,甚至有的患者体温会超过39℃。发热可持续数天,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例如,一些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体温突然升高时,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乏力、头痛: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头痛症状。这是由于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后,炎症反应引起全身的不适反应。
四、扁桃体炎化脓的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会首先观察患者的扁桃体情况,查看扁桃体是否红肿、有无脓性分泌物。同时会触摸颈部淋巴结,了解淋巴结的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情况。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扁桃体炎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有化脓表现。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通常会升高,这提示机体存在细菌感染。例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的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可能会超过10×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达到70%以上。
咽拭子培养:通过咽拭子采集扁桃体表面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可以明确致病菌种类,为后续的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如果培养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基本可以确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
五、扁桃体炎化脓的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利于机体恢复。儿童患者更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家长要为其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保持咽喉部湿润。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保证足够的能量摄入。
2.抗感染治疗
抗生素治疗:根据咽拭子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等。如果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头孢菌素类等其他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需要足疗程,一般需要使用10天左右,以彻底清除病原体,防止病情复发。例如,对于明确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扁桃体炎,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通常效果较好。
3.对症治疗
退热:对于发热患者,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药物降温。但要注意儿童患者避免使用可能有副作用的降温方式,优先选择安全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例如,用温水擦拭儿童的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降温。
缓解咽痛: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含漱液等,起到清洁口腔、减轻咽痛的作用。儿童患者使用含漱液时要注意避免误咽。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体温变化。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高热时容易出现惊厥等情况。同时,要按照医嘱规范使用药物,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不良反应。家长要帮助儿童保持口腔清洁,督促其按时漱口。
2.老年患者
老年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同时,老年患者机体恢复能力较差,要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休息,密切监测病情,防止出现并发症。
3.孕妇患者
孕妇患化脓性扁桃体炎时,用药需要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在选择抗生素时要选用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青霉素类等。同时,要密切关注孕妇的体温及扁桃体炎症情况,加强孕期保健,定期进行产检,确保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