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肥大手术要怎么做好
前列腺肥大的手术方式包括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经尿道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PVP),分别适用于不同情况;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并改善排尿症状;术后要进行一般护理、观察排尿情况、预防处理并发症;手术效果通过症状改善(如IPSS评分)和客观指标(如尿流率测定)评估,且需考虑个体差异及相关因素对效果的影响。
一、手术方式选择
1.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
适用情况:是治疗前列腺肥大的经典术式,适用于大多数有症状的前列腺肥大患者,尤其适合前列腺体积在80-100ml以下的患者较为常见。其原理是通过电切环将前列腺组织切除,从尿道进入操作,对患者创伤相对较小。大量临床研究表明,TURP能够有效缓解下尿路症状,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术后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可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评分(QOL)也能得到明显改善。
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关系:一般来说,年龄不是绝对禁忌,但对于老年患者,需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男性患者较为常见该疾病,对于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可能在术后恢复上需要更加注意,因为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和机体的整体恢复能力。有心血管疾病等病史的患者,手术前需要对心血管功能进行更全面的评估和准备,以降低手术风险。
2.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
优势及适用:与TURP相比,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冲洗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前列腺体积稍大一些的患者,在合适的病例选择下,也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研究显示,PKRP在切除前列腺组织的效率上与TURP相当,但在减少术中出血方面有明显优势,这对于一些凝血功能较差的患者或者前列腺体积较大但又希望减少出血风险的患者更为合适。
考虑因素:对于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PKRP可能是更优的选择。性别方面无特殊差异,年龄较大但全身状况相对较好的患者也可以考虑该术式,但同样需要综合评估全身情况。生活方式方面,如之前有过出血性疾病相关生活习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需要特别关注凝血相关指标。
3.经尿道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PVP):
特点与适用:利用绿激光的特性使前列腺组织汽化,具有术中出血极少、安全性高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前列腺体积不是特别巨大(一般小于80ml)且心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较大手术创伤的患者。临床研究发现,PVP术后患者的排尿症状改善明显,而且并发症相对较少,对于一些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前列腺肥大患者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关因素影响:对于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该术式的低创伤性优势凸显。年龄较大的患者如果全身状况不允许进行较大创伤的手术,PVP是不错的选择,但仍需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包括肝肾功能等。生活方式方面,没有特殊的严格限制,但患者自身的基础疾病管理仍然重要。
二、术前准备
1.全面评估患者全身情况
一般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有贫血等情况,肝肾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代谢和器官功能,凝血功能检查能判断患者的凝血状态,心电图则用于评估心脏情况。例如,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一般收缩压控制在150mmHg以下较为安全,以降低手术中出血的风险。
与年龄、性别等的关联: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需要更加全面和细致的评估。女性虽然患前列腺肥大的概率极低,但如果是罕见情况需要手术,评估则更要全面考虑其特殊的生理状况。
2.改善排尿症状
药物治疗:对于有明显排尿困难的患者,可以先使用α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改善排尿症状。例如,α受体阻滞剂可以松弛前列腺和膀胱颈部的平滑肌,从而改善排尿困难。一般在术前可以使用此类药物1-2周,观察症状改善情况,但要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低血压等副作用,尤其是老年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压。
针对不同情况的处理:如果患者同时合并泌尿系统感染,需要先进行抗感染治疗,待感染控制后再考虑手术,否则术中可能导致感染扩散。对于有长期排尿困难导致肾积水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通过留置导尿管等方式引流尿液,改善肾功能,为手术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术后护理与康复
1.术后一般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尤其是在术后早期,因为手术可能对机体有一定的应激反应。一般每小时监测一次,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适当延长监测间隔。
不同年龄、性别等的注意事项:老年患者生命体征相对不稳定,更要加强监测。女性患者虽然罕见,但术后护理同样要注重细节。对于年轻患者,可能恢复相对较快,但也不能放松监测,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护理。
2.排尿情况观察与处理
尿管护理:保持尿管通畅,防止尿管堵塞和扭曲。术后一般会留置尿管1-3天不等,要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量等。如果尿液颜色鲜红且量较多,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康复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对于老年患者,术后可能存在排尿功能恢复较慢的情况,需要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可以在拔除尿管前3天开始进行夹闭尿管,每3-4小时开放一次,以训练膀胱的容量和收缩功能。对于有前列腺肥大合并神经源性膀胱等特殊病史的患者,术后的排尿康复需要更加个性化的方案,可能需要联合康复科等多学科进行评估和治疗。
3.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出血:是前列腺肥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引流液情况,如果引流液颜色逐渐加深,或者患者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失血表现,要及时处理。可以通过再次膀胱冲洗、使用止血药物等方式进行治疗。对于出血较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止血。
感染:包括泌尿系统感染和切口感染等。要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切口敷料。对于留置尿管的患者,要做好尿管的护理,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一旦发生感染,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有所不同,老年患者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感染的风险更高,需要更加严格的预防措施。
四、手术效果评估
1.症状改善评估
IPSS评分:通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来评估患者的排尿症状改善情况。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不同时间点进行评分,观察IPSS评分的下降情况。如果IPSS评分较术前下降50%以上,通常认为手术效果较好。
考虑个体差异:对于年轻患者,可能期望更高的生活质量改善,所以除了IPSS评分外,还需要关注患者的主观感受,如排尿是否通畅、是否有尿频尿急等症状的缓解程度。老年患者可能更关注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包括夜间排尿次数减少等情况对睡眠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2.尿流率等客观指标评估
尿流率测定:术后进行尿流率测定可以客观评估患者的排尿功能恢复情况。正常尿流率大于15ml/s,术后尿流率的提高意味着排尿功能的改善。通过多次尿流率测定,可以了解患者排尿功能恢复的趋势。
与年龄、生活方式的关系:年轻患者尿流率恢复到正常范围的时间可能相对较短,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如术后仍然大量饮酒、吸烟的患者,可能会影响尿流率的恢复,所以需要在术后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健康指导,促进尿流率的良好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