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发炎低烧是新型冠状感染吗
扁桃体发炎低烧不一定是新型冠状感染,扁桃体发炎本身可因细菌、病毒感染等引起低烧,新型冠状感染也有发热等表现但非特异。鉴别需询问流行病学史、行病原学及必要影像学检查,非新型冠状感染相关扁桃体发炎低烧可通过休息、饮食、局部护理应对,怀疑新型冠状感染相关则需隔离、报告并进一步检查诊断。
一、扁桃体发炎低烧与新型冠状感染的关系
扁桃体发炎低烧不一定是新型冠状感染。
(一)扁桃体发炎本身可引起低烧
1.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扁桃体时,可引发扁桃体炎,炎症反应可导致身体出现低烧症状。研究表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低烧情况,这是因为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作为致热原,可激活体内的免疫系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体温升高。
病毒感染如腺病毒等感染扁桃体也可引起扁桃体发炎并出现低烧,病毒在扁桃体细胞内复制繁殖,引发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体温轻度升高。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时期扁桃体相对较大,是免疫器官之一,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引发扁桃体发炎,儿童扁桃体发炎时出现低烧的情况较为常见,这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弱有关。而成年人扁桃体相对萎缩,但仍可能因各种病原体感染出现发炎低烧。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劳累、缺乏运动等导致免疫力下降的生活方式,会增加扁桃体感染病原体引发发炎低烧的风险。例如,长期熬夜的人群,其免疫系统功能会受到影响,更容易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扁桃体而出现发炎低烧。
病史方面,有扁桃体反复发炎病史的人群,再次受到病原体侵袭时,更易出现扁桃体发炎低烧情况。比如既往有多次扁桃体化脓性感染病史的患者,当再次接触病原体时,扁桃体炎症反应迅速被激活,出现低烧等症状。
(二)新型冠状感染的相关表现
1.新型冠状感染的典型症状:新型冠状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其中发热可以是低热(体温37.3-38℃)、中等度热(38.1-39℃)或高热(39℃以上)。但扁桃体发炎低烧并不是新型冠状感染的特异性表现,因为很多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也可出现类似症状。
2.新型冠状感染的传播及感染风险因素:新型冠状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等。有新型冠状感染高风险暴露史的人群,如近期去过疫情高流行地区、与新型冠状感染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等,出现扁桃体发炎低烧时,需要高度警惕新型冠状感染可能,此时需要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等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而没有相关高风险暴露史的人群,扁桃体发炎低烧更倾向于考虑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导致。
年龄上,儿童和老年人感染新型冠状感染后出现扁桃体发炎低烧的表现可能与自身免疫力特点有关,儿童免疫系统相对稚嫩,老年人免疫力衰退,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炎症反应可能表现为扁桃体发炎低烧等情况。生活方式上,新型冠状感染在生活方式不健康、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更易感染,此类人群如果出现扁桃体发炎低烧,需要鉴别是新型冠状感染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扁桃体发炎低烧。病史方面,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出现扁桃体发炎低烧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病情的影响以及新型冠状感染的可能性。
二、鉴别方法
(一)流行病学史询问
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新型冠状感染相关的流行病学史,包括是否到过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是否接触过新型冠状感染确诊或疑似患者等。如果有相关流行病学史,那么扁桃体发炎低烧有新型冠状感染的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
(二)病原学检查
1.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RT-PCR等方法检测鼻咽拭子、痰等标本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这是目前诊断新型冠状感染的重要依据。如果核酸检测阳性,则考虑新型冠状感染可能;如果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
2.扁桃体相关病原学检查:对于扁桃体发炎,可进行咽拭子细菌培养或病毒检测等,以明确是否有细菌(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或病毒(如腺病毒等)感染。例如,进行咽拭子细菌培养,如果培养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则考虑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发炎,而不是新型冠状感染导致的扁桃体发炎低烧(除非同时合并新型冠状感染)。
(三)影像学检查(必要时)
对于一些不典型情况,如需要鉴别新型冠状感染合并扁桃体发炎低烧时,可进行胸部CT等检查,新型冠状感染患者胸部CT可表现为肺部炎症浸润等改变,而单纯扁桃体发炎一般无肺部影像学异常。但胸部CT主要是用于辅助诊断新型冠状感染肺部病变情况,对于扁桃体发炎本身的诊断价值相对有限。
年龄方面,儿童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要考虑辐射剂量等问题,要在必要时谨慎进行,遵循儿科检查的辐射安全原则;老年人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考虑其身体状况,如是否有基础疾病影响检查等。生活方式上,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注意检查前后的健康指导,如检查后适当休息等。病史方面,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检查结果的影响以及检查可能带来的风险等。
三、应对建议
(一)非新型冠状感染相关扁桃体发炎低烧的应对
1.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需要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8小时以上的睡眠,儿童可能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以促进身体恢复,因为休息有助于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来对抗扁桃体的炎症。
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饮食,如米粥、面条、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扁桃体的炎症反应。例如,辛辣食物可能会刺激扁桃体,导致疼痛等症状加重,而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饮食有助于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支持免疫系统对抗炎症。
2.局部护理:对于扁桃体发炎,可使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减少口腔内细菌等病原体对扁桃体的进一步刺激。儿童进行生理盐水漱口时,要注意使用合适浓度的生理盐水,避免误咽等情况,按照儿科护理原则进行操作,确保安全。
(二)怀疑新型冠状感染相关扁桃体发炎低烧的应对
1.隔离与报告:如果怀疑患者有新型冠状感染可能,需要将患者进行隔离,避免疾病传播给他人。同时及时向当地疾控部门等报告,按照疫情防控相关流程进行处理。
2.进一步检查与诊断: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等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为新型冠状感染。在等待检查结果过程中,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如监测体温等生命体征,儿童要特别注意体温变化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老年人要注意基础疾病在发热情况下的变化等。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隔离时要注意心理安抚,避免儿童产生恐惧等不良情绪,按照儿科心理护理原则进行;老年人隔离时要注意其生活起居的照顾,如协助进食、如厕等,考虑到老年人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在护理时要避免加重其基础疾病的因素。生活方式上,隔离期间要指导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如适当室内活动等,避免因长期卧床等不良生活方式加重病情。病史方面,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隔离期间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总之,扁桃体发炎低烧不一定是新型冠状感染,需要通过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病原学检查等多种方法进行鉴别,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