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皮炎由过敏原引发皮肤炎症反应,引发因素包括过敏原(吸入、食入、接触性)和个体因素(遗传、免疫系统),症状有皮肤红斑、丘疹、瘙痒、水疱及不同部位表现,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过敏原检测,预防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增强机体免疫力,治疗原则包括避免刺激、药物治疗、修复皮肤屏障
一、过敏性皮炎的定义
过敏性皮炎是由过敏原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过敏原通过皮肤或黏膜接触、吸入、食入或注射等途径进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导致皮肤出现一系列异常症状。
二、引发过敏性皮炎的因素
1.过敏原方面
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不同季节有相应不同种类花粉,春季常见柳树、杨树花粉等,秋季蒿草花粉较多)、尘螨(在室内尘埃、床铺等处较多)、真菌孢子(在潮湿环境易滋生)等。不同年龄人群接触吸入性过敏原的情况不同,儿童可能在户外活动时更多接触花粉等,过敏体质者更容易受其影响。
食入性过敏原:常见的有牛奶、鸡蛋、鱼虾、坚果等。婴幼儿可能对牛奶蛋白过敏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对某些食物的过敏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有食物过敏病史的人群再次接触相关食物时更易引发过敏性皮炎。
接触性过敏原:包括化妆品、某些金属(如镍,常见于首饰等)、橡胶制品、某些植物(如漆树等)等。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接触接触性过敏原的机会不同,经常化妆的人群接触化妆品相关过敏原的风险较高,从事特定职业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的人群接触性过敏原暴露风险也不同。
2.个体因素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过敏史,如父母一方或双方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或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个体患过敏性皮炎的风险会增加。遗传因素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个体更容易对过敏原产生异常免疫反应。
免疫系统状态: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时,容易引发过敏性皮炎。例如,免疫调节失衡,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过度活化,导致机体对过敏原产生过强的免疫应答,从而引发皮肤炎症。不同年龄阶段免疫系统发育和功能状态不同,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相对更容易出现免疫失衡引发过敏性皮炎;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衰退,也可能因免疫系统状态变化而发生过敏性皮炎。
三、过敏性皮炎的症状表现
1.皮肤症状
红斑:皮肤会出现红色的斑片,颜色可从淡红色到鲜红色不等,大小形态各异,可局限于接触过敏原的部位,也可泛发全身。不同个体红斑的表现可能不同,过敏反应剧烈程度不同时红斑表现也有差异。
丘疹:皮肤表面出现隆起的小疙瘩,直径一般小于1厘米,可单发或多发。在过敏性皮炎中,丘疹可能是由于皮肤炎症细胞浸润等原因引起。
瘙痒:是过敏性皮炎常见且明显的症状,患者会感觉皮肤瘙痒难忍,搔抓后可能会导致皮肤进一步损伤,加重病情。瘙痒程度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儿童由于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可能会通过哭闹等方式表现出瘙痒不适,且儿童搔抓可能更难控制,容易造成皮肤破损。
水疱:严重的过敏性皮炎可能会出现水疱,水疱内含有液体,大小不一。水疱破裂后可能会引起皮肤糜烂、渗出等情况。
2.不同部位表现
面部:面部过敏性皮炎可能表现为面部皮肤发红、肿胀、脱屑等,影响外观,给患者尤其是爱美人士带来较大心理压力。不同年龄的面部过敏性皮炎患者,处理方式需考虑皮肤的娇嫩程度等因素,儿童面部皮肤更娇嫩,需选择更温和的处理方式。
手部:手部接触外界物质机会多,过敏性皮炎可表现为手部干燥、脱屑、皲裂等,影响手部的正常功能和外观,从事手工劳作等工作的人群手部过敏性皮炎可能会影响工作。
身体其他部位:如颈部、四肢等部位也可出现上述红斑、丘疹等相应症状,不同部位的皮肤结构和特点不同,症状表现可能会有一定差异。
四、过敏性皮炎的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包括发病时间、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诱发因素等。了解患者是否接触过可疑过敏原,近期饮食、生活环境有无变化等。对于儿童患者,要询问家长关于患儿的喂养史、接触物品情况等,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提供的信息至关重要。
2.体格检查
医生会仔细检查患者皮肤的症状表现,包括红斑、丘疹、水疱等的分布、形态、大小等情况。通过体格检查初步判断过敏性皮炎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类型。
3.过敏原检测
斑贴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接触性过敏原,将可疑的接触性过敏原贴敷于患者皮肤表面,经过一定时间后观察皮肤反应,以确定是否对该过敏原过敏。适用于怀疑接触性过敏原引起的过敏性皮炎患者。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异性IgE抗体水平来判断患者是否对某种过敏原过敏。例如,检测对尘螨、花粉等的特异性IgE,有助于明确吸入性过敏原相关的过敏性皮炎的过敏原。
皮肤点刺试验: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滴于患者皮肤上,然后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果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15-20分钟内就会在点刺部位出现类似蚊虫叮咬的红肿块,比较适合检测速发型过敏反应的过敏原。
五、过敏性皮炎的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过敏原
对于已知过敏原的人群:明确对某种物质过敏后,要尽量避免接触该物质。例如,对花粉过敏的人群,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穿长袖衣物等;对尘螨过敏的人群,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使用防尘螨的床上用品。不同年龄人群避免接触过敏原的方式有所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做好防护,如选择合适的防尘螨床品等。
对于未知过敏原的人群:要注意观察自身在接触某些物质后皮肤的反应,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新物质。在接触新的化妆品、饰品等时,可先少量试用,观察皮肤是否有异常反应。
2.增强机体免疫力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例如,多吃新鲜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水果(如苹果、橙子等)、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饮食需求不同,婴幼儿要保证合理的喂养,满足其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老年人要注意饮食的易消化和营养均衡。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运动对身体造成损伤。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要适当调整,儿童要选择适合其年龄的运动方式,如跳绳、踢毽子等;老年人要避免剧烈运动,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
良好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一般成年人需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和青少年睡眠时间相对更长。良好的作息有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系统的调节。
六、过敏性皮炎的治疗原则(仅提及治疗相关理念,不涉及具体药物服用指导)
1.避免刺激
患者要避免搔抓、热水烫洗等刺激皮肤的行为,以免加重皮肤炎症。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修剪患儿指甲,防止患儿搔抓皮肤导致皮肤破损感染。
2.药物治疗理念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轻度过敏性皮炎可选择外用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乳膏等(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使用方法等),以减轻炎症、瘙痒等症状;对于病情较重、外用药物效果不佳或泛发全身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系统药物治疗,如口服抗组胺药物等(仅提及药物名称)来控制过敏反应。但具体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选择经过科学验证有效的药物。
3.修复皮肤屏障
过敏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可能受损,可使用具有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护肤品,帮助皮肤恢复正常的屏障功能,减少外界刺激对皮肤的影响。不同年龄和皮肤状况的患者选择的修复皮肤屏障的护肤品要有所不同,儿童要选择温和、无刺激的儿童专用护肤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