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是怎么回事
牙龈萎缩是指牙龈缘位置向根方退缩使牙根暴露的现象,常见原因有牙周疾病(如牙周炎、牙龈炎未及时治疗)、刷牙方法不正确(横刷法)、不良修复体、年龄因素、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表现为牙龈颜色改变、牙根暴露、牙齿敏感;危害有影响美观、导致牙齿松动脱落、引发口腔其他问题;预防需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口腔检查和洁治、纠正不良习惯、控制全身性疾病;治疗包括基础治疗(清除刺激物控制炎症)和手术治疗(如牙龈移植术、引导组织再生术等),了解相关内容有助于维护口腔健康预防牙龈萎缩。
一、牙龈萎缩的定义
牙龈萎缩是指牙龈缘位置向根方退缩,使牙根暴露的现象。
二、牙龈萎缩的常见原因
1.牙周疾病
牙周炎:是导致牙龈萎缩最常见的原因。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物长期堆积,引发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炎症会破坏牙周膜及牙槽骨,使得牙龈与牙根分离,逐渐发生萎缩。例如,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牙周炎患者中牙龈萎缩的发生率较高,菌斑指数高的人群患牙周炎进而出现牙龈萎缩的风险明显增加。
牙龈炎未及时治疗:牙龈炎主要是牙龈组织的炎症,若未能及时控制和治疗,炎症可能会进一步向深部牙周组织发展,导致牙龈萎缩。一般来说,牙龈炎病程持续6-12个月后,就有可能出现牙龈组织的病理性改变,包括牙龈萎缩的倾向。
2.刷牙方法不正确
横刷法刷牙:长期采用横刷法刷牙,牙刷刷毛会对牙龈造成较大的机械刺激,尤其是刷毛的硬度过大时,更容易损伤牙龈组织,导致牙龈缘退缩。有研究表明,采用横刷法刷牙的人群,牙龈萎缩的发生率比正确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的人群高出约30%-50%。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因横刷法刷牙而增加牙龈萎缩风险,年轻人若不注意刷牙方法,也可能在较年轻时就出现牙龈萎缩迹象;老年人由于牙龈本身可能相对脆弱,横刷法刷牙更易加重牙龈萎缩程度。
3.不良修复体
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会对牙龈组织产生持续的机械压迫或刺激,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正常代谢,进而导致牙龈萎缩。例如,部分活动假牙的基托边缘不合适,长期摩擦牙龈,会引起牙龈炎症和萎缩。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佩戴假牙的老年人,若修复体不合适,牙龈萎缩的概率会明显增加,且随着佩戴时间的延长,牙龈萎缩可能逐渐加重。
4.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龈组织会发生生理性的退行性改变。牙龈的体积和厚度会逐渐减少,牙龈缘会有一定程度的退缩,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但也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30岁以后,牙龈萎缩的发生率会逐渐上升,不过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有的老年人牙龈萎缩进展较慢,有的则相对较快。
5.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牙周组织的感染。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会加重牙周炎症,进而导致牙龈萎缩的发生和发展。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重度牙周炎的概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牙龈萎缩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若血糖长期控制不良,牙龈萎缩的风险都会增加,且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因全身状况较差,牙龈萎缩的程度更严重。
血液系统疾病: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等,会影响牙龈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导致牙龈肿胀、出血,长期可引起牙龈萎缩。白血病患者由于白细胞异常增生,牙龈组织中浸润大量白血病细胞,破坏牙龈组织,导致牙龈萎缩。这类患者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患有相关血液系统疾病,牙龈萎缩的发生概率都会显著提高,且病情越严重,牙龈萎缩进展可能越快。
三、牙龈萎缩的表现及危害
1.表现
牙龈颜色改变:正常牙龈呈粉红色,牙龈萎缩时,牙龈颜色可能变为暗红色或鲜红色,且质地变得较为脆弱。
牙根暴露:可见牙根部分外露,牙齿看起来变长,尤其是在牙齿的颈部区域,牙根暴露情况更为明显。
牙齿敏感:牙根暴露后,牙齿对冷、热、酸、甜等刺激会变得敏感,出现酸痛不适的症状。
2.危害
影响美观:牙龈萎缩导致牙根暴露,影响牙齿的整体美观,尤其是前牙区域牙龈萎缩明显时,会影响患者的外貌形象,进而可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如造成自信心下降等。
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牙龈萎缩会破坏牙周组织对牙齿的支持作用,随着牙龈萎缩程度的加重,牙齿的松动度会逐渐增加,最终可能导致牙齿脱落。长期牙龈萎缩的患者,牙齿脱落的风险比牙龈健康的人群高出很多。不同年龄的患者,牙齿脱落带来的影响不同,老年人牙齿脱落后会影响咀嚼功能,进而影响营养摄入;年轻人牙齿脱落后可能会影响发音等功能,对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引发口腔其他问题:牙龈萎缩使得牙齿的邻接关系可能发生改变,容易导致食物嵌塞,食物嵌塞又会进一步引发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形成恶性循环。无论是儿童、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食物嵌塞引起的口腔问题都会对口腔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儿童可能因食物嵌塞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年轻人可能影响社交和口腔功能,老年人可能加重口腔健康问题的复杂性。
四、牙龈萎缩的预防与治疗
1.预防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正确刷牙:采用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选择软毛牙刷,按照牙龈-牙齿的45度角轻柔拂刷,保证每个牙面都能得到清洁。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应掌握正确刷牙方法,儿童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习正确刷牙,老年人可选择适合自己手部灵活性的刷牙方式,确保刷牙效果。
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每天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齿邻面,清除牙齿之间的食物残渣和菌斑。成年人尤其是有牙缝的人群更应重视牙线或牙缝刷的使用,儿童在家长指导下也可逐渐学习使用牙线,以保持牙齿邻面的清洁,预防牙龈萎缩。
定期口腔检查和洁治: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处理。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洁治(洗牙),清除牙齿表面的菌斑、牙石等刺激物。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治,儿童可从3岁左右开始,定期到口腔科检查,及时发现乳牙期可能存在的口腔问题;老年人由于口腔问题相对较多,更应增加口腔检查和洁治的频率。
纠正不良习惯:避免长期偏侧咀嚼、咬硬物等不良习惯。长期偏侧咀嚼会导致两侧牙龈受力不均,容易引起牙龈萎缩;咬硬物则会直接损伤牙龈和牙齿,增加牙龈萎缩的风险。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应注意纠正这些不良习惯,如喜欢偏侧咀嚼的人应有意识地调整咀嚼习惯,避免咬硬物,保护牙龈和牙齿健康。
控制全身性疾病:对于患有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发展,以减少对牙龈组织的影响。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相关指标,降低牙龈萎缩的发生风险。
2.治疗
基础治疗:针对由牙周疾病引起的牙龈萎缩,首先进行基础治疗,包括洁治、刮治等,彻底清除牙齿表面和牙周袋内的菌斑、牙石等刺激物,控制牙周炎症。通过基础治疗后,部分牙龈萎缩可能会停止进展,但已经萎缩的牙龈一般难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手术治疗:对于牙龈萎缩较严重,影响美观或导致牙齿明显敏感、松动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进行牙龈移植术、引导组织再生术等手术治疗。牙龈移植术是将健康的牙龈组织移植到萎缩的部位,以覆盖牙根;引导组织再生术则是通过生物膜等引导材料,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一定程度上改善牙龈萎缩状况。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来选择,医生会综合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和效果。
总之,牙龈萎缩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口腔问题,了解其原因、表现、危害及预防治疗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口腔健康,预防牙龈萎缩的发生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