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肿胀是怎么回事
关节肿胀是关节周围组织液体异常积聚致关节体积增大的症状,常见原因包括外伤、炎症性疾病、感染、其他因素等,伴随症状有疼痛、僵硬、发热、畸形等,检查方法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处理原则包括非药物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及特殊病史人群有各自关节肿胀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关节肿胀的定义
关节肿胀是指关节周围组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液体异常积聚,使关节体积增大的一种症状。
二、常见原因及相关机制
(一)外伤因素
1.急性损伤:当关节受到外力撞击、扭伤等急性损伤时,关节内的血管破裂出血,同时周围软组织受损导致炎症反应,使得关节内和周围组织液体渗出增加,从而引起关节肿胀。例如,运动中膝关节的扭伤,可能导致关节内的半月板、韧带损伤,进而引发关节肿胀。这种情况在年轻爱运动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尤其是从事篮球、足球等剧烈运动的人群。
2.慢性劳损:长期反复的关节活动,如长时间站立、行走、过度使用某个关节进行劳作等,会导致关节软骨、滑膜等组织的慢性损伤,引起滑膜的炎症,使滑膜分泌增多,吸收减少,最终导致关节肿胀。比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膝关节由于长期磨损容易出现慢性劳损性关节肿胀。
(二)炎症性疾病
1.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滑膜。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关节滑膜,导致滑膜发炎、增生,血管翳形成,进而引起关节内液体增多,出现关节肿胀。通常对称性累及多个小关节,如双手的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等,病情会逐渐进展,还可能伴有疼痛、僵硬等症状。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相对多见。
2.骨性关节炎: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骨质增生,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刺激滑膜产生炎症反应,导致关节肿胀。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负重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等。肥胖人群由于关节承受更大压力,患骨性关节炎并出现关节肿胀的风险更高。
3.痛风性关节炎:体内尿酸代谢紊乱,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内,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导致关节突然出现剧烈肿胀、疼痛、发红等症状。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也可累及其他关节,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多有高嘌呤饮食等生活方式诱因。
(三)感染因素
1.细菌性关节炎:细菌通过血液传播、邻近组织感染蔓延等途径进入关节,引起关节的急性炎症反应,导致关节肿胀、疼痛、发热等症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关节后,会迅速引发滑膜的强烈炎症,关节内大量脓性分泌物积聚,导致关节肿胀明显。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但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感染。
2.病毒性关节炎:某些病毒感染后可累及关节,引起关节炎症和肿胀。例如风疹病毒、肝炎病毒等感染后,可能出现关节的轻度肿胀、疼痛等表现,一般随着病毒感染的控制,关节症状也会逐渐缓解。
(四)其他因素
1.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能导致黏液性水肿,累及关节时可引起关节肿胀。患者常伴有乏力、畏寒、体重增加等全身表现。
2.肿瘤因素:关节周围的肿瘤,无论是原发性肿瘤还是转移性肿瘤,都可能侵犯关节组织,导致关节肿胀。例如骨巨细胞瘤等原发性骨肿瘤,或者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至关节周围,会破坏关节结构和周围组织,引起关节肿胀。
三、关节肿胀的伴随症状及意义
(一)疼痛
1.剧烈疼痛:如果关节肿胀同时伴有剧烈疼痛,可能提示急性损伤、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细菌性关节炎等情况。例如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关节疼痛如刀割般剧烈,同时伴有明显肿胀。
2.隐痛或钝痛:多见于慢性疾病,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但持续存在,随着病情进展可能逐渐加重。
(二)僵硬
1.晨起僵硬: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出现晨起关节僵硬,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30分钟,活动后可逐渐缓解。而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晨起僵硬时间相对较短,一般不超过30分钟。
(三)发热
1.低热或高热:细菌性关节炎通常会伴有发热,体温可升高至38℃以上,甚至高热;病毒感染引起的关节炎可能伴有低热;而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一般较少出现发热,除非病情处于活动期并合并感染等情况。
(四)关节畸形
1.逐渐出现畸形: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进展到一定阶段,可能出现关节畸形,如手指的尺侧偏斜、膝关节的内翻或外翻畸形等;骨性关节炎晚期也可能出现关节畸形,影响关节功能。
四、关节肿胀的检查方法
(一)体格检查
1.视诊:观察关节肿胀的程度、部位、皮肤颜色等。例如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关节局部皮肤可能发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双手关节可能有对称性肿胀等表现。
2.触诊:触摸关节周围组织,感受温度、质地等。了解关节是否有发热、是否有波动感(提示关节内有较多积液)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细菌性关节炎患者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能有轻度贫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降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常规多无特异性改变,但发作期可能有白细胞升高。
2.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这些指标是炎症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细菌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中,通常会升高,且病情活动时升高更明显。
3.尿酸测定: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可以观察关节骨质的情况,如骨性关节炎可见关节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晚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破坏等。
2.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关节的病变,如膝关节、髋关节等,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质结构、关节内情况等,有助于发现微小的骨质破坏、关节内游离体等。
3.磁共振成像(MRI):对关节软组织、滑膜、韧带、半月板等病变的显示更为敏感。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的滑膜炎症、半月板损伤等情况,MRI可以早期发现。
五、关节肿胀的处理原则
(一)非药物干预
1.休息:减少关节的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关节。例如关节肿胀明显时,应尽量减少负重行走,必要时使用拐杖等辅助器具。
2.冰敷或热敷:急性期(一般在24-48小时内)可进行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慢性期可采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关节僵硬等症状。但需要注意,对于感染性关节炎等情况,冰敷或热敷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康复锻炼:在关节肿胀缓解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有助于维持关节的活动度,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例如膝关节肿胀缓解后,可进行直腿抬高锻炼等。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具有抗炎、止痛、消肿的作用,可用于缓解多种关节炎引起的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但这类药物可能有胃肠道刺激等不良反应,使用时需注意。
2.抗风湿药物: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需要使用甲氨蝶呤等抗风湿药物进行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减轻关节肿胀等症状。
3.降尿酸药物: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缓解期需要使用别嘌醇、非布司他等降尿酸药物,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尿酸盐结晶沉积,预防关节肿胀复发。
(三)手术治疗
1.关节腔穿刺抽液:对于关节肿胀明显、关节腔内积液较多的情况,可进行关节腔穿刺抽液,既能减轻关节肿胀症状,又有助于明确积液的性质,辅助诊断。
2.关节置换术:对于骨性关节炎晚期、关节严重破坏、功能严重受限的患者,可考虑关节置换术,改善关节功能,减轻关节肿胀等症状。
六、不同人群关节肿胀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1.特点:儿童关节肿胀可能与外伤、感染(如化脓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有关。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关节肿胀多为对称性,可伴有发热、皮疹等表现。
2.注意事项:儿童关节肿胀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同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关节肿胀的变化情况以及伴随症状,如发热、皮疹等,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二)老年人
1.特点:老年人关节肿胀常见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骨性关节炎与年龄相关的关节退变密切相关,类风湿关节炎在老年人中也有一定发病率。老年人关节肿胀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
2.注意事项:老年人关节肿胀时,在进行治疗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身体状况。在康复锻炼方面,要选择适度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运动加重关节损伤。同时,要注意营养支持,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缓解关节肿胀相关问题。
(三)女性
1.特点:女性患类风湿关节炎的几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女性的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另外,女性在更年期后,骨质疏松风险增加,也可能导致关节相关问题引起肿胀。
2.注意事项:女性在出现关节肿胀时,除了常规的检查和治疗外,要关注自身激素变化情况。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对于更年期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进行激素相关的健康管理,以降低关节肿胀等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四)特殊病史人群
1.有痛风病史者:既往有痛风病史的人群出现关节肿胀时,高度怀疑痛风复发,应及时就医,进行血尿酸等相关检查,并严格遵循低嘌呤饮食原则,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同时要按照医生要求规律服用降尿酸药物,控制血尿酸水平,预防关节肿胀反复发作。
2.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者:此类人群出现关节肿胀时,可能提示病情活动,需要及时就医调整抗风湿药物治疗方案。要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同时注意关节的保暖,避免受寒、受潮等诱发病情活动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