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症是指年龄≥5岁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
遗尿症可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原发性遗尿较为常见,通常无明确病因,可能与遗传、睡眠觉醒功能障碍、心理因素等有关。遗传因素在遗尿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有遗尿史,子女发生遗尿的风险会增加。睡眠觉醒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儿童在睡眠中不能及时醒来排尿。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等也可能诱发遗尿。继发性遗尿则往往继发于某些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尿崩症、神经系统疾病等。当儿童原本已经能够控制排尿,后来又出现遗尿时,应高度警惕继发性遗尿的可能,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
对于遗尿症患儿,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个体化的治疗。首先,要详细了解患儿的遗尿情况,包括遗尿的频率、时间、伴随症状等。进行体格检查,特别是泌尿系统的检查。必要时还需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等。行为治疗是基础,如调整作息时间,睡前限制饮水,夜间定时叫醒患儿排尿等。奥昔布宁、托特罗定等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症状较为严重且行为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同时,家长要给予患儿充分的理解和支持,避免责备和惩罚,帮助患儿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此外,还应关注患儿的心理健康,避免因遗尿问题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