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药有哪些
湿疹的治疗药物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收敛止痒剂、角质松解剂、抗生素类药物、抗组胺药等。
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具有抗炎、抗过敏、止痒等作用,是治疗湿疹的一线药物。根据其作用强度可分为弱效、中效、强效和超强效四类。弱效如氢化可的松乳膏,适用于婴幼儿、面部及皮肤褶皱部位的湿疹;中效如糠酸莫米松乳膏,可用于躯干、四肢等部位;强效如卤米松乳膏、超强效如丙酸氯倍他索乳膏,一般用于肥厚、苔藓化的皮损,但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
2.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可用于头面部、颈部及间擦部位,尤其适用于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有使用禁忌的患者,如儿童、老年人及皮肤薄嫩处。这类药物没有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但可能有局部刺激症状,使用初期可能会有短暂的烧灼感或瘙痒感,一般随着用药时间延长会逐渐减轻。
3.收敛止痒剂
如炉甘石洗剂,主要成分有炉甘石、氧化锌等,具有收敛、保护、止痒作用,适用于急性湿疹无渗出时,可缓解瘙痒症状。
4.角质松解剂
如水杨酸软膏,可使角质层松解、脱落,对于慢性湿疹有肥厚、苔藓化改变的皮损,能帮助药物更好地渗透,提高疗效。但高浓度水杨酸有一定刺激性,使用时需注意浓度及使用部位。
5.抗生素类药物
当湿疹合并感染时,可外用抗生素治疗,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可抑制或杀灭细菌,控制感染。
6.抗组胺药
可起到止痒、抗炎作用,能缓解湿疹患者的瘙痒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有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使用后应避免驾驶及高空作业;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广泛。
无论是外用还是系统使用药物,都可能因肝肾代谢或排泄功能异常,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因此,在用药前应告知医生自身病史,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更合适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