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包括症状表现如眼痛、畏光等及实验室检查如角膜刮片和真菌培养;治疗有药物治疗选抗真菌药及手术治疗如角膜清创术和角膜移植术;预防需注意眼部卫生、合理用药及避免角膜外伤。
1.症状表现:患者常出现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眼部可见混合性充血,角膜浸润灶呈白色或灰白色,外观干燥,表面欠光泽,呈牙膏样或苔垢样外观,病灶周围可出现免疫环,有时可见卫星灶。不同年龄段患者症状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因表达不清而表现为揉眼等行为异常;有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生素病史的人群更易患病。
2.实验室检查:
角膜刮片检查:取角膜病灶处的分泌物进行涂片,革兰染色、吉姆萨染色或氢氧化钾湿片法检查,可发现真菌菌丝,这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操作时需更加轻柔,避免造成额外损伤。
真菌培养:将角膜刮片或病灶组织接种于真菌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鉴定,能明确致病真菌的种类,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
1.药物治疗:使用抗真菌药物,如那他霉素、氟康唑等。不同药物的抗菌谱和作用机制有所不同,需根据致病真菌的种类选择合适的药物。对于儿童患者,应谨慎选择药物,优先考虑对儿童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2.手术治疗:
角膜清创术:适用于病灶局限的患者,通过清除感染的角膜组织,促进愈合。
角膜移植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行角膜移植术,但术后存在感染复发等风险,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真菌性角膜炎的预防
1.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脏手揉眼,游泳后及时清洁眼部。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应养成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儿童需在家长监督下注意眼部清洁。
2.合理使用药物:避免长期滥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尤其是有眼部基础疾病的人群,在使用相关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嘱。
3.避免角膜外伤:从事可能导致角膜外伤的工作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护目镜等,以减少角膜受伤的风险,降低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生几率。